建立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探析

时间:2024-11-10 15:04: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党员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之中,是增强学生党员党性,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 ϡ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过程,提出构建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已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能有效分担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同时高校学生党员也可以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深入社区、了解社会,通过社区社会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及党员的服务意识。

1.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思想要求积极进步的群体,志愿服务为他人服务和奉献的性质党员是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 ツ。大学生党员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能让学生党员在奉献与服务的过程中融人群众、融入社会,在为他人的服务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

1.2有助于促进社区发展,为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呈现,是最基层的社会空间。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进入社区,服务社区,不仅会对社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学生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积极传播的正能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学生党员们把在大学中所学到的先进思想、先进理ღ念和先进文化传播到社区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构建向上向善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1.3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党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升能力,提高素质。

2.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但是缺乏理论和系统的指导,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流于形式、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一方面,志愿服务现阶段大多属于委派、指令,从某种意义上扭曲了志愿服务精神。多数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能完成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从而导致志愿服务的参与意识不强,内在动力与服务意识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存在功利性、利益化,再加上志愿服务工作的激励制度尚未完善,从而导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和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及组织体系均不成熟,不健全,其所☼开展的志愿活动无规律可寻,无据可依,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志愿服务工作也没有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也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完善的体系。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大多数党员志愿者未接受过任何系统的培训,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缺乏自我认知,不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个人特长。服务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能力较弱,渐渐地失去对志愿服务的兴趣与热情,导致志愿服务质量下降。基于多种原因,在大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影响。

3.构建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3.1注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贯穿高校志愿者管理过程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志愿服务具有活力的重要措施。通过组织激励、社会激励两个方面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对志愿服务的热情。

在组织激励方面,学校应定期组织对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及个人的表彰,包括物质、精神方面的表彰,并且可以邀请先进党员志愿者代表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加大对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激发大学生党员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提高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在社会激励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微信、QQ、微博、贴吧等平台传播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同时可联系报社、电视台等,让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成为社会的榜样,也可让小区居民参与评价,鼓励大学生党员,加大宣传表彰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的先进典型,让社会形成志愿服务学先进、塑典型的热潮。

3.2注重培训,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能力

专业化、系统化志愿服务培训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组织机构应系统制定学生党员志愿者的培训计划,定期的开展教育实践培训,增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通过集中学习和推广先进典型事迹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不定期抽查,努力打造出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激发其内在动力与服务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与能力。

3.3创建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沟通

学校与社区建立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基地的建立可以使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可以合理调配志愿者资源,综合利用社区的优势,开展针对性强、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活动[4]。通过长期合作关系,为日后就业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3.4健全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志愿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大学生党员志愿者而言的保障机制主要有经费保障、权益保障和机会保障。尽管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一些必要的开支,如:交通费、资料费。由于志愿服务资金的来源相对单一,没有完善的经费保障,这些制约志愿服务的发展,故应建立专门的机构保障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资金,适当减少服务过程中的支出负担。同时,对于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应有风险保障,让志愿者在安全、踏实的环境中工作。并且对于想参加志愿服务却没有机会的现象,学校、社会应多创造志愿服务实践的机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