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节日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极为丰富的节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更是蕴涵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的优良品德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幼儿园教育课程大多采用的是主题活动课程,一样的主题在不同的地区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各具特色,即“一园一特色”。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乡土气息会更加的浓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引着我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方向。传统节日的融入,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扩展、提升经验,获得潜能的开发。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苏北农村,体验传统节日的风俗礼节,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意义,同时也为本园的主题活动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创设节日氛围
环境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创设环境极为重要。实践证明,一个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环境,一种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非同寻常。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环境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清明节环境创设中,我们以柳枝环、桃花和燕子布置于长廊中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传递着清明柳、春来到的节日气氛。在布置班级环境中,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本地清明习俗,与幼儿一起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班级。例如:在清明节,孩子们亲手制作纸花,剪贴杨柳烧饼、做柳环等,悬挂于室内横梁上,到处都是浓浓的土乡风情。孩子们随着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节奏,挥动自己制作的特色作品,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在共同参与中,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日的习俗,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布置环境、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一举多得。
创设为幼儿积累经验的操作环境 提供操作远比呈现成品更重要,比如清明节做蒿团这个活动,老师提供了和好的糯米蒿团与各色包馅,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包青团的成功和喜悦。幼儿园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更要关注社会环境,走出幼儿园,采摘柳枝制作柳圈,拿着自制的纸花去祭扫先烈。借助社会氛围,激发幼儿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学会感恩。幼儿在实践互动中,深刻地体验节日。
体会节日内涵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各自的教育内涵。在农村传统节日中的种种习俗也并非都适合孩子,作为老师要独居慧眼,弘扬积极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更新一些消极文化。
精选主题内涵 每个节日都有其教育倾向性,作为教师只有明确认识这种倾向性,挖掘出节日主题的核心内蕴,才能把握住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找到各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如:“春节”是喜庆(除旧迎新);“元宵节”是团圆;“清明节”是生命(感恩);“端午节”是竞争(崇敬)。
贴近幼儿,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根据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并理解节日内涵。比如,清明节活动就围绕其核心内容:纪念 ツ、生命、感恩。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了解有关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开展了“春雨哀思”(清明节的来历、英雄故事、祭祀)――“好吃的传统美食”(青团和杨柳摊饼的故事、制作、品尝)――“踏春”(观赏春景、放风筝、挖掘蒿草和野菜)――“炫春色”(装扮教室、插柳、种树)――“爱护动植物”(小蝌蚪的变化、小燕子)――“感恩生命”(爱护自己、关心帮助别人)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学生对节日层次的理解。
通过围绕传统节日内涵来设计活动内容,既体现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幼儿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节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主题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游戏☢化的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活动形式分为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节日主题活动形式的设计与主题目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团团圆圆元宵节”这个主题活动,既可以开展如元宵节的来历、《闹花灯》民歌欣赏、语言《花灯谣》等集体活动,又可以进行设计花灯、猜灯谜、舞火把等小组活动,还可以开展亲子搓汤圆活动,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使之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适应幼儿的需要。这จ样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在浓浓的团圆氛围中体验元宵节的甜蜜。
主题活动的形式是开放式的、动态的 主题活动强调在幼儿园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联系。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认知发展。在生活中丰富经验,发现探索学习感知。例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大班进行了“包粽子”的活动。孩子们在观察奶奶和妈妈包粽子以后,在亲子活动“包粽子”中学会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成就感;去野外寻找艾草,通过走一走、问一问、☠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获得对于艾草的感知;去河边寻找菖蒲,激发幼儿对于水草的兴趣。孩子们在广泛开放的体验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