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和文化思维模式对比《中国园林》的英译本
Samovar提出,文化是一个文化是一个民族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意义、等级、宗教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文化不仅具有一贯性、持久性, 而且无处不在,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风俗习惯、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文化对人的影响据说已经埋于新大脑皮层(neocortex)之下。我们从生到死,甚至死后的葬礼均受到文化的制约。而思维方式也不是天生的,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文化下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决定人们看待事情和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观察、思考世界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实践和一切文化活动。
一、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ฐ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西方人喜欢抽象思维,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具体表现在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二)中庸思维和偏激思维
中庸来自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指处理事情要不偏不倚。中国向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也重视和谐,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坚持以人与万物为一体,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本文主要讲述其在建筑上的体现:(1)中国建筑往往呈现中轴线的平面整体构局;(2)中国古典园林往往具有阴柔之美,中国园林热衷于曲线,这是一处道家文化思想的体现,道家独尊自然,而曲线事自然万物的基本外观特征,体现着中国园林与道家文化的渊源。
二、中国园林英译本体现的文化思维方式
《中国园林》总体上介绍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分类和承载的文化含义。在翻译的时候,要求注意中国园林的文化意义,还有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的体现。
(一)文化承载差异
园林设计者将石水花木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绘画、诗歌等人工因素相互结合,追寻道家思想中合和ฅ 天人合一的境界。
译文1:The designers of gardens combine the natural elements like rocks, water, flowers and plants with the artificial factors like architecture, painting, poems, ect. to pursue the ideal of the unity of human and nature.
译文2: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uch natural elements as rocks, water, trees and flowers and such artificial elements as architecture, painting and poetry, the designer seeks to attain an effect which adhere to the Taoist principles of balance and harmony, man and nature.
翻译目的论的提出者弗米尔说,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译文2将合和 天人合一译成principles of balance and harmony, man and nature.将中国文化中的意思充分译了出来,也达到了迎合读者的目的,让读者知道了这个是属于中国文化特质部分。此外,也让尚未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也知道了合和 天人合一的意思。译文1不但将合和、道家 漏译了,而且句式也用的不太地道,没有将汉语文化里体现的意思表达出来。
(二)中西思维方式在翻译中的体现
陈宏薇说到: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一个句子可由好几个短句组成,它们之间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无需形式上的粘连;对比之下,英语句子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珠联璧合的整体。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存在于一种语言中。具体在《中国园林》英译本的形合的表现在:
第一个私家园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公元前420589年),也以文人园闻名于世。自然景区以天然的山、谷、湖等为背景,建成大规模的园林,作为皇家与贵族游乐的场所。
译文1:The private garden, also known as the scholar♥ garden, first appeared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420 B.C.589 B.C.). The landscape, against the natural hills, valleys and lakes, was built into a large-scale gardens to serve as the recreation places for the loyal and noble.
译文2:The first private garden, known also as a literati garden, appeared during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420 B.C.589 B.C.). Natural scenic sites, which were large scale gardensbuil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naturally exsiting mountains, valleys, lakes, etc.,were used as the pleasure grounds of the imperial house and nobility.
原句汉语是两个句子。在第一个小句中,译文2处理成了三个逗句。第二句,英语也并没有采用跟汉语一样的句式,而是采用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英语重形合思维方式,体现在:(1)连接词:英语中连接词的使用使句子联系得更紧密½,使结构更紧凑句型多样化,就出现了长句、短句、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2)介词:介词是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字、词、短语和从句的重要方式。在句中,介词必须接上名词、代词,形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常作状语,表示方位、时间、方式、对象、手段等。
三、总结
综文所述,本文从语言和文化思维模式出发,结✡合目的论探讨了两种译文对文化蕴意和思维方式对原文的处理,使我们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译文有了根据,翻译无标准,只有更完美。本文在进一步处理类似中国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译文上,提供了一定方向和借鉴意义。但本文在如何处理文化遣词造句上做的尚有欠缺,有的选词并不是符合语篇及原文的表达意境,在这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