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各种音符的应用

时间:2024-11-10 15:27: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音乐是一门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与人类生活形影不离,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

一、共振和音量

共振是在一种物理系统中,当在特定频率的振动大于其他频率的振动就称之为共振,此特定频率称为共振频率。只要有与该系统固有相同频率传导时就会发生共振,¢即当系统接受到与系统固有振动频率相似的频率时,系统产生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振动和另一个振动,称为共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共振,喉颤与空气产生共鸣,形成一种交流的语言,蝉叫的叫声“知了,知了”蟋蟀“唧唧、唧唧、唧唧”的叫声,这些都是由共鸣原理引起的,都是因为身体的一部分与空气产生共鸣。当紫外线穿过大气时,臭氧层以类似紫外线的频率振动,大气中的臭氧层能起到保护紫外线的功能也是由于产生共振。红外线的热量被释放到大气中也是由于它与大气中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产生共鸣;光合作用也是利用叶片中的叶绿素与可见光产生共鸣,吸收阳光后产生氧气和养分。但是共振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有一列用整齐的步伐过桥时,脚步的振动频率就会与桥的振动频率相近而产生共振,导致桥梁大幅度振动而倒塌。地震也是地壳中的板块断裂产生波动的频率与地面上的建筑物振动的频率相近,导致产生共振使地上建筑物倒塌。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利用共振,避免有害共振。音量,是物体产生振动时所产生的压力,音量的大小也叫声音的响度。当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频率决定音的高低;在距离和传播媒介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程度,即振幅决定音的强度;音长则取决于激发振动体的方式、振动体的张力以及振动体所具有的共振体的结构。

二、节奏速度、强弱在音乐平衡中的关系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自然界和文化艺术界因不断变化而丰富发展,包括多维度空间的周期性变化,如高度、宽度、深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称之为节奏。具体变化的事例包括:音乐的舒缓激励的艺术节奏、美术作品的韵律,文化作品的前期铺垫、叙述、高潮、结尾等,日常生活的节奏快慢、工作、生活效率的高低、不同阶段各社会生产效率等。在自然界中,山脉和河流的起伏,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规律,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也可以解释为规律性、持续性、完整的运动形式。通过重复和对应将各种变化因素组织成先后连贯有序的整体(节奏),是作品抒情的重要表现形式。节奏体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本身,表现的却是事物变化的结果,是艺术之美的精神相对性。音乐的节奏是音乐旋律中音符或音节的长度和强度。人们常常把音乐的节奏比作它的骨架。节奏是不同时间长度上声音(长度和强度)的组合。节奏和节拍是音乐的ช重要元素。随着音高,他们形成了音乐的旋律。节拍是指音符的发音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发音的多少。

三、装饰音

竹笛演奏中的装饰音有以下几种:

(一)泛音。

在笛子中泛音的发音特殊,音色独特,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意境,使人感到如箫般深远、幽静、飘逸、典雅。假定全部按住为5,则吹这个音时不先是5这个音出现,还包括它的倍音,它的一倍音是高八度的即为5,它的二倍音是比一倍音高纯五度的音即为高音2,它的三倍音为比二倍音高纯四度的音即为高音5。

(二)倚音。

符号在主音前面的音叫倚音(前),装饰音在主音后面的音叫后倚音,在演奏时常为短促轻巧的,丰富了曲子情调,使曲子更有特色。在《鹧鸪飞》就有倚☃音应用。

(三)滑音。

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在演奏上滑音时,指法由下而上依次上滑,同时配合由缓而急、的气息,演奏下滑音时,指法由上而下依次下滑,同时配合由急而缓的气息,给人以轻巧之感。例《枣园春色》就有滑音的应用。

(四)波音。

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成,如3即演奏为343。《的鞭催马运粮任》中波音应用就很明显。

(五)打音。

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西湖春晓》就会用到打音。

(六)历音。

从本音前面的某一个音开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连续地递进,增强乐曲热烈、粗犷、有力的气氛,历音所占时间较短,吹奏上历音时,每个手指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闭音孔。每个音必须短促,清楚地吹出来。

四、旋律的初步概括(构成)旋律的采集来源于调和弦,欧洲旋律主要由和弦构成,中国旋律主要由音程构成。和弦的采集采源于调调包含调式调性。调性:音区音域(音色),不同乐器,不同角色。调式:是用于区分不同国家区域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石。

五、欧洲音乐和中国音乐的不同

广义而言,音乐是文化的外在部分,是文化本质的结晶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积累的一段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它明显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区别是交响乐。比如古筝经典曲目《高山流水》,在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同,旋律时隐时现。在第二三段中,流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把人的思绪带到了那个高山流水中,琴声悠扬,山林静似无人。四五段,如歌的旋律若行云流水般,乐声在描述着那幅山水画般的风景。第五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获律,大幅度上下滑动,接着连续的流水声,山之雄浑与水之轻盈,两者巧妙结合、呼应,像置身于宁静山中,泛舟于湖上,惊心动魄。在第七段高音区,在错落有致中,仿佛看ส到山水开阔的壮观一幕,八段起,变化再现前面的如歌范律并加入新的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好似流水之声复起,尾音情越的泛音,透着淡淡的哀愁中,仿佛看到历史回演那对知音寻觅令人心动的时刻。比如《高山流水》乐曲古朴的风格,典雅深沉的韵味、优美的旋律,舒展明快的节奏,缠绵低回的音调,让人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柔美享受。✿别有风格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在交响由第-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贯穿主题,使人感到无言而喻的感动与震撼,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节奏明亮,节奏快,音域宽,旋律明亮,阳刚,情感奔放,勇气宏大,反映了男性的美。所以西方人喜欢交响乐,舞台上的音乐家和乐器越多,他们就越有力量,可中国在音乐表现方面更注重细节,更多的是独奏,使演奏者更好地陶醉其中。西方人专注精细和镇密,而中国人追求简单和纯朴。这是因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中国文化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西方艺术的作用是取乐,中国艺术的作用是享受。

六、旋律体系

旋律体系包括和弦音和外音,外音包括辅助音和经过音,和弦音往往在强位置,外音往往在“弱”位置。表演者表演的是外音,避免在强位置,不能表达和弦音,否则会造成音乐同步---强位置强奏,弱位置弱奏,即顺拐,弱拍表达很重要,外音一般在弱拍。

七、乐句乐段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一句话,够不上一篇文章。一个乐句,也就成不了一首乐曲。但一句话、一个乐句,都能表达出一定的意思。不象半句话、半乐句,还弄不清究竟要说什么。在歌曲中,乐句比较容易理解。特别是那种结构方整的歌曲。比如四句歌词,对应着四个乐句,句句之间有呼吸。器乐曲中的乐句,有的类似歌曲,比较清楚。但有时就不那么一目了然,这就是“器乐化”了的乐句。但无论如何,任何乐曲都是由实际存在着的乐句构成的乐段,有若干乐句组成,乐段内的各乐句有相互联系。乐段与乐段之间。通常相邻乐段区别较大,但是后一乐段沿用前一乐段的动机或是其它音乐材料。

八、结语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完整的,都是由不同的音符构成的,各种音符不同的组合就会反映出不同的曲意和曲调。任何一首好的乐曲都必须掌握音乐的基本原理和各音符的正确应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