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的英译名及其宗教文化内涵

时间:2024-11-10 13:47: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的艺术宝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以宗教文化为主线,探讨了塔尔寺不同英译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塔尔寺;英译名;宗教文化内涵

一、引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是青海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宏伟壮观的建筑及其在宗教上的显著地位历来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的兴趣。对塔尔寺寺名的翻译一直也颇有争议,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版本。Taersi, Ta Er Temple, Kum Bum Temple,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旅游英语教程》中将塔尔寺翻译为Ta' Er Lamasery, 党员在《“塔尔寺”英文译名商榷》一文中建议用Kubum Lamasery。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塔尔寺》用了TA ER Lamasery。青海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将其翻译为monastery,塔尔寺景点的英文介绍也将其翻译为monastery。作为青海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塔尔寺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也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和国家级博物馆。因此,塔尔寺更多地载负着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如何将塔尔寺的宗教文化内涵清楚地呈现出来,其准确的英译名至关重要。

二、Ta Er与Kum Bum─塔尔寺名称的由来

Ta Er与Kum Bum一个是塔尔寺的汉语音译名,一个是藏语音译名。选择哪个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塔尔寺的寺名由来。关于塔尔寺的寺名,藏汉文化都认为其先有塔后有寺。传说,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在现今的大金瓦殿大银塔处。16岁时,他前往西藏向各派名师求教,深造佛法。后在西藏完成了次第和圆满次第,成为显密兼通的佛学大师。1379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根据大师的来信以及大师捎来的狮子吼佛像,在信徒的支持下,在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建了一座塔。他们用捎来的狮子吼佛像翻印了十万尊佛像,置于菩提树四周,用黄丝绸将菩提树围绕起来,作为塔的胎藏,修建了一座聚莲宝塔。聚莲宝塔内的菩提树有十万叶片,每片叶子上各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共有十万尊佛像,藏语称为“贡本”。信徒见到此塔,就如同见到宗喀巴大师一样。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1577年,静修僧仁庆宗哲坚赞在此塔左侧修建了一座明制汉式宫殿,殿内正中央用药泥塑了一尊弥勒佛像,因此将此殿称为弥勒佛殿,藏语叫“贤巴郎”,简称“贤康”。“贤康是塔尔寺佛法僧具备的第一座佛殿,它的建成,标志着塔尔寺成为一座真正的藏传佛教的寺院。”[1]“贤巴郎”加上之前的聚莲塔内十万尊佛像,即“贡本”,合称为“贡本贤巴郎”,这便是塔尔寺寺名的由来。因先有塔后有寺,故其汉语名为塔尔寺。

由此可见,塔尔寺的寺名最先有其藏语名而后才得出其汉语名。这样看来,用Kum Bum更能体现其文化内涵。Kum Bum一词的选用,增添了塔尔寺的文化影响力。

三、Lamasery与Monastery─塔尔寺宗教文化内涵探究

作为藏传佛教寺院,Temple显然没有突出塔尔寺“寺”的文化内涵, ☻至今对“寺”的翻译有两个较为普遍也颇有争议的版本―― lamasery与monastery。对这两个词的争议,也引出了我们对塔尔寺宗教文化的探讨。

3.1Lamasery

Merriam-Webster词典对lamasery的定义是"a monastery of lamas",即喇嘛寺,也就是奉行喇嘛教的寺院。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众所周知,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第一大寺院,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而lamasery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3.2 Monastery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对monastery的定义为:a building in which monks(members of a male religious community) live together。(僧侣居住的地方)。赞同monastery的人认为,无论从历史,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其教育的发展,塔尔寺都已成为一种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因此对其英语名应采用更能体现多元文化的译法monastery。塔尔寺的多元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塔尔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藏族的建筑格局

作为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塔尔寺的历史,可谓是在汉族和藏族共同影响下得以形成。塔尔寺中,汉藏佛教建筑相容,各具特色。它的建筑艺术不仅具有藏族文化的元素,还有汉族艺术特色。

除了大金瓦殿,塔尔寺的一些活佛馆驿的照壁上,设计有汉族的神像,“中间最高的是福神,福神右边是武财神关羽,左面是文财神赵公明,关羽前面站立挺着大肚的布袋和尚,赵公明前面则站着笑容可掬的寿星。”[3]还有一些活佛馆驿以汉式的吉祥图像作为建筑的装饰。

2. 塔尔寺僧侣结构

作为青海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的发展壮大,不仅依赖于藏传佛教宗教领袖的支持,也离不开塔尔寺六大部族的供养。塔尔寺众多僧人也来源于六大部族。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塔尔寺的僧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社会塔尔寺僧源以六部族社区(即湟中,西宁四区及平安,贵德部分地区为主,现在延伸到省内外各地各民族,现有僧人中六部族籍的只有120多ม人,内蒙古籍也只有约15人,只占寺僧的一小部分,已经突破以当地六部藏族为主题的僧侣结构,服务范围和活动模式,表现出当代寺庙特有的开放性。”[4]塔尔寺的僧侣不仅是藏族僧侣,还有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僧侣。 3.塔尔寺藏传佛教发展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它的研究一直是藏学研究的重心之一。藏传佛教寺院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融合了藏传佛教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作为,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塔尔寺藏传佛教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塔尔寺藏传佛教在传承藏族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多种文化与思想。

首先是教育形式的多元性

塔尔寺设有四个大经堂下属4个学院:“即研究显宗教义的显宗学院,研究密宗教义的密宗学院(俗称苦修家经堂),研究天文历算占卜的时轮学院,研究医宗教义的医宗学院。”[5]在其发展道路上,将经院式教育与学院式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僧众的教育层次。除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佛学教育外,塔尔寺还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教育,社会教育,外⌛语教育等。寺僧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寺内外的外语班,电脑班,宗教艺术班,藏医药班,古建筑班等。

其次,文化资源的多元性

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塔尔寺作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极高的宗教文物,艺术三绝,庭院建筑,民间工艺,藏医药,佛教印刷品等,形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除此之外,塔尔寺宗教活动的开放性,无一例外的说明了藏传佛教在塔尔寺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包容的,多元性的文化。

四、结语

塔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虽然在其发展历史上,无论从建筑格局还是教育文化,都融入多元文化的特点。但其归根结底还是以宣扬藏传佛教为主要职责。因此,笔者认为对其“寺”的翻译lamasery更准确一些。结合前面对于塔尔寺由来的文化背景理解,塔尔寺的翻译选择Kum Bum Lamasery最能反映其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2]拉科.益西多杰. 塔尔寺史话[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8.

[3]耿筱青,曹玮. 塔尔寺建筑中的汉族装饰艺术[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3,

(3).

[4]普日哇,圈启章,完玛冷智. 塔尔寺典型模式研究报告――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ฎJ].中国藏学, 2006,

(2).

[5]斗改. 浅谈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机构及其社会功能――以青海塔尔寺为例[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基金项目: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海旅游文化英语翻译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13048)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