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新形象
摘要 霍桑在其经典巨著《红字》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新形象――海斯特,她以自己的方式捍卫了作为女人应有的权利,成为一个永不放弃追求幸福的女权主义先行者。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ภ评的理论,来解读《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红字》 海斯特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巨著《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作品之一,也代表着霍桑的最高艺术成就。这部小说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英格兰为背景,讲述了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后被发现受到惩处。在小说中,霍桑成功地塑造了海斯特这个女性新形象:作为女权主义先行者,海斯特以自己的方式争取作为女人应有的权利,永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解读海斯特的形象。
一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释义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流行于法国,意为妇女解放,后来逐渐在英美流行。女性主♂义最初是指寻求男女平等,尤其是争取选举权。既作为一个社会理论,又作为一次政治运动,女性主义主要是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了解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本质。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文学批评理论。20世纪中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异军突起,风靡欧美批评界。它以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主要立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否定了父权文化和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以女性经验及女性对生活的反映为基础,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和价值观念,即女性的个人意识、女性的尊严和女性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经验为基础,采取折中的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修正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假设,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它提倡在阅读中改变男权社会对女性贬低和迫害的观念,恢复女性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二 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
独立改革后的美国妇女开始发起强劲的妇女解放运动,以表达她们与男人争夺平等权利的要求。女权思想成为了当时理性环境的一部分。生活在这样的思想改革时期,霍桑没能摆脱其影响。同时,霍桑认为宗教是愚昧的,因此他没有参加任何一个宗教团体,并对自己生活的清教社会充满了质疑。这种质疑就决定了霍桑将海斯特描绘为一个没有信条的女人。除此以外,霍桑还受到与他同时代的女权主义人物的影响。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女权运动、女权斗争,对当时的女权主义思想有深刻的了解。
正因如此,霍桑的名著《红字》中充满了女性主义意识。当我们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重读该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霍桑喊出了所有被压迫女性的心声;霍桑笔下塑造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正是一个倍受凌辱而又充满了反抗精神的女性新形象。
三 海斯特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 海斯特在婚姻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海斯特・白兰是一个善良、美丽的英国姑娘,不幸嫁给了“行将就木、心理扭曲、满脸皱纹、几近阳痿”的伪善学者齐灵渥斯。齐灵渥斯整日投入到他的学习,对妻子缺少关怀,对生活没有半点热情。他与海斯特结婚仅仅是想让海斯特为他点燃那盏“缺少家事的火炉”。而海斯特“身材欣长,体态完美到极致,一头浓密乌黑的秀发;面貌美丽端庄、妩媚动人,弯弯的柳叶眉和深邃的黑眼珠摄人心魄”。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婚姻关系,海斯特也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在这样的婚姻中,她的青春和美丽受到了摧残,她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压抑。她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婚姻是对她的侮辱和玩弄。
为此,海斯特选择了“通奸”这样极端的方式来与不合理的婚姻抗争。婚后,在移居波士顿的途中,海斯特的丈夫齐灵渥斯被虏失踪,两年未归。在独居生活中,海斯特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两人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珠儿。
齐灵渥斯来到波士顿后,得知了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的消息。作为丈夫,齐灵渥斯不仅没有站出来与海斯特共同承担由他给海斯特带来的耻辱,反而要求海斯特隐瞒他的真实身份。甚至为了维护作为丈夫的颜面,保住作为丈夫的权力,齐灵渥斯还决定采取龌龊的手段报复海斯特和她的情人――丁梅斯代尔。七年后,海斯特目睹了齐灵渥斯对丁梅斯代尔的伤害,见到了牧师丁梅斯代尔在强烈的痛苦中挣扎,她毅然ღ挺身而出,坚定地对前夫说:“我必须揭穿这个秘密,他必须看清你的真实面目”。
在海斯特与齐灵渥斯的婚姻中,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传统角色被霍桑彻底颠覆了。齐灵渥斯的极端自私与海斯特的勇敢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与齐灵渥斯结婚到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从对齐灵渥斯的退让到挺身而出阻止他的迫害,海斯特的勇敢行为表明她已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心智来给前夫和婚姻有力的一击。海斯特的奋起反抗☒彰显了她思想中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
2 海斯特在爱情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丈夫齐灵渥斯被虏失踪后,海斯特在独居生活中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女孩。生长在清教社会中,被灌输着清教法规及信仰,海斯特仍然义无反顾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这样的行为必然与当时人为的社会道德发生冲突。在传统的父权制文学评论家的眼中,海斯特就是一个地道的“妖妇”;而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看来,海斯特的“通奸”是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在世俗看来,她的确违反了宗教戒律,但她却打破了宗教对人性的禁锢,让人性有了一次自由的翱翔。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追求纯真理想的爱情是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更是女性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言的反抗。因此,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相爱正是她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抗争,充分体现了海斯特思想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他们的“通奸”因此而败露。为此,海斯特被罚戴着耻辱的红字A(Adultery)示众。出于对牧师忠贞的爱,海斯特毅然拒绝说出爱人的名字,坚强地独自面对残酷的惩罚。而丁梅斯代尔这样一位有才能、受人敬仰的牧师,一方面希望海斯特将他的名字公诸于众,以慰藉他内疚的心灵;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像海斯特那样面对惩罚的勇气,因为他害怕自己的行为被揭穿后会失去自己拥有的社会地位和名誉。当海斯特意识到牧师没有勇气面对惩罚时,她反而觉得自己有责任给予牧师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在爱情带来的惩罚面前,勇敢独立的海斯特与软弱胆怯的丁梅斯代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传统观念被彻底颠覆了,海斯特思想中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海斯特受到惩罚后,丁梅斯代尔的内心也十分痛苦。为了把他从自责和自虐中解脱出来,海斯特勇敢地鼓励丁梅斯代尔与她一起出逃。于是她精心设计了一个三人逃跑计划,准备三人一起远走高飞,追求幸福的生活。海斯特坚定地对丁梅斯代尔说:“将残骸与废墟留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别再去管它!一切将重新开始!一次尝试的失败难道就使你丧失了一切的可能性?绝非如此,你的将来依然充满着尝试和成功。还有幸福可以享受!还有好些事情需要你去做!……站起来,离开这里!”海斯特坚定的话语与其说是对丁梅斯代尔的鼓励和召唤,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肯定。海斯特敢于追求真爱、敢于独自面对惩罚、敢于拯救爱人、敢于追求女性应有的平等权利,她这种敢想敢为的精神充分表明了其女性主义意识已逐渐成熟起来。
3 海斯特在母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在《红字》中,海斯特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监狱里生下了珠儿――她和丁梅斯代尔通奸的产物。出狱后,海斯特选择了靠自己的针线手艺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独自养育女儿。海斯特“苦着自己,幸福着珠儿……,自己过着最简朴最刻苦的生活,待她的孩子就稍许宽裕一点。她自己的服装是最粗糙的质料制成的,而尽力搜寻最奢华的质料来装饰孩子在人前穿戴的服装”。
在抚育女儿的过程中,海斯特将自己与生俱来的母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法国女权主义者朱莉亚・克利斯认为:“母性被看作是对男性中心的一种挑战。女人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能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内涵,能打破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的对立。”霍桑也在作品中对海斯特的母性给予了肯定:“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母亲对思考的热情却得到了发扬。上帝将这个小女孩交托给海斯特,也即是将女性的胚芽与花朵交给了她。”
小说中,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居民想从海斯特身边带走珠儿,他们认为“他们无法把珠儿这样不朽的灵魂托付给一个失足于罪恶渊薮的人教养”。总督贝林汉姆也说:“毫无疑问,小女孩的灵魂的现时状态和未来命运都是一片漆黑的,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处置办法”。而对海斯特来说,珠儿的降生给予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于是她像母狮般咆哮道:“上帝给我这个孩子,是为了补偿你们从我身上夺走的别的一切”。海斯特的呐喊一方面是在争取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在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反抗严酷的社会制度。海斯特的言行充分彰显了她的母爱和内心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海斯特在母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也表现在她对女儿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上。在男权社会里,母亲总是提醒女儿要遵循世俗的道德戒律,女人应该学会如何顺遂男人的意志。而海斯特则用一种不落窠臼的方式教育珠儿。她没有把那些世俗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强加在女儿身上。在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中,珠儿体会到了母亲的觉醒和反抗意识。正如美国评论家妮娜・贝姆曾说:“珠儿具有清教徒教义所极力否定的一切自然的品质”。也正如海斯特所期待的那样,珠儿没有重蹈母亲的覆辙,她打破了只有男人才能继承的常规,成为了当时新大陆最富有的女继承人。作为母亲,海斯特用她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诠释了伟大而独特的母爱。这样的母爱将珠儿从残酷的清教社会中解脱出来,使她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霍桑笔下的海斯特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主义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女性新形象――反抗不平等的婚姻和命运,追求理想的爱情和生活,抗争前夫的自私和迫害,为心爱的人独自承担惩罚和痛苦。在残酷的清教统治下,海斯特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自由权利和理想爱情的追求。这正是海斯特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生存价值的体现,更充分彰显了海斯特思想中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海斯特身上闪烁出的美丽优雅、真爱奉献及女性主义意识受到读者钦佩,影响广泛而深远。作为追求女性自由的先驱,海斯特的英勇形象和女性主义思想,无疑为后世的文学作品在女性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开启了一条先河。
参考文献:
[1] Murfin Ross.The Scarlet Letter:Cas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riticism[M].New York:Bedford Books of St Martin’s Press,1991.
[3] 霍桑,熊玉鹏译:《红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5] 张淑玲:《叛逆的海斯特――试用女权主义思想分析霍桑的〈红字〉》,《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10期。
[6] 李争:《从〈红字〉谈霍桑的女性意识》,《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 黄盛:《霍桑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电影文学》,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