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时间:2024-12-27 14:16:3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公宴》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天才作家,素有"才高八斗"的美誉,以一首《七步诗》独步天下;他风流倜傥,豁达不羁,潇洒多情,对美人甄宓始终一往情深;他对自己的政治生涯充满憧憬,却终因任气使才、倜傥不群的性格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先天和后天的诸多因素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曹植。

一、 任性而为的"三好"少年

何谓"三好"少年?

其一是出身好!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出身王侯世家,虽然生逢乱世,但在建安九年(204),曹操打败袁绍平定冀州后,北方已经大部分平定了,所以,过得也都是太平日子。而且根据记载,曹植从小生活在名都洛阳,出则游乐,居则飨宴,诗征酒逐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一时期的曹植就是一个父兄在身边优游裕闲、流连诗酒而又躇踌满志的贵公子哥。而这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诗作中,如《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其二是人缘好!曹植以魏公子的特殊地位和建安文士交往甚广。在曹植的周围还形成了一个意气相投的小集团。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较早地被曹操杀害外,其余诸子都与曹植关系融洽,常常诗酒往来,唱和酬答,其中与王粲、徐干、杨修、丁仪、丁关系最为密切。《赠丁仪》一诗写:"嘉✞宾填城阙,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君子同大道,无愿为世儒。"可见,曹植和他的文士友人们关系亲密,不拘小节。

可是,正当一切顺风顺水之际,意外发生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再次出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谁知曹植酒后一时兴起,竟驾车在司马门狂奔。驰道是只允许帝王本人行走的,而司马门则是王宫的正门,岂能随便出入?向来注重礼法的曹操勃然大怒,当即处死了公车令。原来是他的哥哥曹丕动了坏脑筋,怕曹植建功立勋,便利用他嗜酒的弱点,带着好酒好菜,硬是把曹植灌了个酩酊大醉。

司马门事件使得曹操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儿子倍感失望与痛心,但还未绝望。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大举进攻襄樊围困曹仁,曹 ☹操特地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让他率军援助曹仁。当曹操打算在出征前传唤曹植前来接受耳提面命的时候,却被告知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无法前来。曹操闻此,大为震怒,当即收回成命。曹操满怀希望地对曹植委以重任,儿子的酒醉却像当头棒喝般地摧毁了父亲对其残余的一切信任,立曹植为太子的想法也因此"悔而罢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酒成就了曹植的文章才情,却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

二、 步步惊心的政治道路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曹丕当了魏王,当年就将汉献帝废了,自己做了魏文帝。曾意气风发地写下"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与杨德祖书ก》)的曹植自然备受猜忌和排挤,虽然不失王侯的地位,但实为命运多舛!

一天,有人告发曹植喝醉后侮辱朝廷的使者。曹丕大怒,就将曹植抓来,预备治他死罪。 曹植惶恐地伏在地上请罪。 在卞太后的反复求情下,曹丕才勉为其难改口:"看在母后的份上,就再给你个机会。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两字,吟诗一首。若是能够,就免你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宽恕!"

曹植站起来,刚跨出一步,就随口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吟完了,还没有跨出七步。由安乡侯改封鄄城侯,算是曹植第一次获罪的最终结果。

然而,曹丕对曹植的打击报复才刚刚开始。

第一次获罪回到鄄城后,此时正是初秋季节,新谷初升,无论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此时都有荐新(以时鲜的食物祭献)的礼仪和习俗。此情此景,天性重情的曹植又忍不住对亡父的思念。于是携带一两个仆人、祭品,悄悄地前往邺城去祭奠父亲曹操。可凑巧的是,黄初二年( 221) 六月,邺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甄皇后因失宠怨望而被曹丕赐死。王机、仓辑等人禀报朝廷,告说曹植私下派人去邺城吊祭甄后。这个罪名可不小,加以此时曹丕无论对甄后还是对曹植都余怒未消。于是曹植再一次被召至洛阳,待罪南宫。曹植在那里一直呆到第二年春天,待到事情调查清楚,才放他回鄄城。在回鄄城的路上,他创作了著名的《洛神赋》。

这两次获罪,曹植险遭杀身之祸,这给他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他以后不敢再任性而为。即使在和他感情异常深厚的母亲去世以后,也只写了一篇诔文了事,再也没有求祭之类的举动。可是这并没有消减曹丕对他的猜忌和防范。黄初四年(223)五月,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到洛阳"会节气"。曹彰到洛阳后,突然不明不白地死了。同年七月,曹植和曹彪同回封地,本想同路而行,顺便一叙阔别之情,但监国使者不允许,强迫他们分途。抒情长诗《赠白马王彪》就是在他们分手时的怀愤所作。 三、 才高八斗的"建安之杰"

与步步惊心的政治道路不同,曹植在文学道路上却是一路精彩!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盛赞曹植:"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讲到曹植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千古名作--《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从邺城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所作。他想象到:赋中的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林间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容貌美丽,柔情万种,奇服旷世,资质绝群。于是,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此赋不仅在语言方面讲究对仗,音律、凝炼、优美,而且在人物神态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比如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虽已离别,但却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

曹植的五言诗更是被后世赞扬到神乎其神的地位,"诗圣"杜子美对曹植的褒扬赞美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子建文章壮,河间经术存。"从五言诗的数量还是艺术成就来看,曹植都是突出于那个时代的所有诗人的。他丰富多彩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含蕴有《楚辞》窈窕深邃的幽远;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因此,可以这样说,五言诗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曹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曹植现存世五言诗共六十五首,其中《名都篇》《美女篇》《白马篇》等都属五言佳作。比如早期作品《白马篇》,诗一开头就驷马直起,游侠少年,少小离家,扬声边陲,骑射超人,勇猛无敌,义无反顾。曹植翰抒概,发出了慷慨豪迈之音,道出了壮士之志,将自己的勃勃雄心和追求功名理想的愿望毫不隐晦地表达出来,充满奋发有为的战斗精神,并有鼓舞士气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振聋发聩!曹操死后,由于曹丕的猜疑,曹植和其他诸侯王一样被逐出京师,不得过问朝政,生活境地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后期作品《吁嗟篇》,借转蓬漂浮不定命运比喻个人命运。由前期的直接描写转入借物喻怀。"蓬"本无生命无感情,但当它被"风"吹得飘扬起来: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而"蓬"离了本根,就是上天不能,落地不行,东西南北,无所适从。用"转蓬"形象来表达自己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苦辛和兄弟分离的悲哀,透出几分命定与抗争的意味,言出意外,韵味无穷。


上一篇:洞透笔墨 造乎玄境
下一篇:删繁就简三秋树

TAG标签:骨气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