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绣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探析
刺绣是工艺美术的一种,既包含了绘画的艺术性和又融入了刺绣的技术性,是一般机器制品无法比拟的,因此,绣品的价格因其多样的工艺之美而没有固定标准。清末民初是绣品价格相对高涨的时期,尤其是欣赏性画绣的价格,除了图案的复杂与讲究外,对画师和绣工的要求也很高,故绣品所包含的创作价值很高,不同绣品的价格各有所异。
首先,绣品价格与其缎料、绣件☿大小、图案繁简、针工疏密有关。上海的绣品价格按该业鼎盛时,以定件论,高至千元数百,中至三五百元,少至百元左右不等,普通成品,恒在三数元至数百元之间。
清末民初时间跨度大,币值变化多样,故绣品价格的币ค值单位在不同时段各异。宣统二年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大清银币进入民国,仍维持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
其次,绣品价格因创作者不同而异。清初,顾绣初为商品绣,其精堪工艺让世人喜爱,价格昂贵。后因顾绣名声大起,凡绣皆假称顾绣,至清中后期,滥竿充数的绣品,影响了顾绣的质量,价格渐少。叶梦珠《阅世编》曰:
露香园顾氏绣,海内驰名,,向来价亦最贵、尺幅之素、精者值银儿两,全幅高大者,不曾数金。年来价值递减,全幅七、八尺者,不过以一金为上下,绝顶细巧者,不过二、三金,若四、五尺者,不过五、六钱一幅而已。然工巧亦渐不如前。前更有空绣,只以丝绵外围如墨描状,而着色以淡雅者,每幅亦值银两许,大者倍之。近来不尚,价值愈微,做者亦罕见矣。
1897年后,沈寿创制的仿真绣问鼎绣坛,绣品市场出现新的♂高潮。沈寿等名家所作绣品,非一般绣品所能比拟;而绣品店的绣品因题材和内容不同而另论。
宣统元年,沈寿刺绣意大利国君王后像,现在南洋劝业会陈。列京畿馆内,注明价值英金三千磅。赛得一等奏奖。旋由前农工商部委派吴代表赴意赛会。将该绣件运赴意国。现在都朗万国赛会场陈赛。译成洋文说明书,载明价值,赛得世界至大荣誉之卓绝奖。赛会结束后,由驻意大利吴前大臣代表农工商部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将该绣像赠予意大利王后。为向中国致谢,意大利王后派驻京大使斯故尔泰,代表意大利外交部奖励沈寿意大利皇家钻石金表一块,以作纪念。之后,沈寿在上海《香艳杂志》发表《沈寿所要绣价文》称虽谓正以三千磅一绣,不使值价是八万磅之一画。专美于外国并能歆劝全国之美术。矧此绣价值在前,借赠在后。政府更乐于照付惟思中央财政究在万绌之时,寿亦具有爱国微忱。故减去一千磅报效政府,亦有爱民之意。核案给领以奖美术,而示信用。可见,沈寿绣品在当时备受欢迎,价值不菲。
第三,绣品的价格与创作题材有关。绣像是刺绣重要的题材,清代就有为皇帝绣像者,清末,绣像艺术更加精湛,尤以湘绣为最,闻民二十年,本埠锦华丽湘绣庄,承绣美总统胡佛相一帧,约三英寸见方,索价国币千元,尚称低廉,后得该国芝加哥博览会艺术奖状,以示嘉许云。
民国初年,湘绣参加国际博览会亦是以绣像闻名世界。1933年民国政府经济困难时,美国总统罗福斯因钟爱《罗福斯绣像》酬以锦华丽绣庄6000美元奖金。据湘绣界中人谈,绣像最难,其最精细之制品,往往半年始竣事,盖初度画出轮廓,用分毫长短之线,平铺而成,第二次再画阴影浓淡,又加刺绣,至第三次加以画工之修饰,其像始成,且绣像之绒线,一根须分开至七八十根,至细如蛛网始能用以刺绣,烦难如此,一像值三四百元,实不为过,而今湘绣业中,有七十八元亦可一像绣者,是盖于轮廓之上,完全用白色绒线铺成,嗣用色笔着色,远望之,像亦俨然民国十五年左右,湘绣已开始风靡全国,沪杭京等地湘绣庄生意极其兴隆。
综上所述,商品的销量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1911至1926年绣品销量递增,是绣品市场变化的体现。价格是绣品市场的又一要素,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绣品自身的特性,上ห海地区绣品的价格除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外,还受到上述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绣品市场的变化,与清末民初绣品市场的发展相互作用,促成了绣品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