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隋唐时期“獠人”初探
[摘 要]“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今天不同民族的原因。
[关键词]南北朝隋唐;獠人
“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中原的统治者一般把他们与“蛮”、“夷”、“俚”等其他居于西南的少数部族统称为“夷”。目前史学界在研究中南、西南地区少数族群的时候,多把各族群归一讨论,用比较大的族群,如“蛮”、“夷”,来代称这些地区的少数部族,进行整体性研究,而对单个的少数族群的研究则比较欠缺。特别是对在魏至唐期间的中南、西南地区并不算主要族群的“獠”的专门性研究则更是成果罕至。目前关于❤“獠人”的研究要么没有针对单独的“獠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进行讨论;要么成文时代较早,关于民族史方面的资料和研究又有很多进步,而其文中并没有采纳到。而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今天不同民族的原因。
一、“獠人”族群的渊源、特点以及发展
晋康帝建元元年,蜀李寿从引ร獠入蜀。李雄时尝遣李寿攻朱提,遂有南中之地。寿既篡位,以郊甸未实,都邑空虚,乃徙郡户三千已上以实成都。又从引獠入蜀境,自象山以北,尽为獠居。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獠遂挨山傍谷,与土人参居。参居者颇输租赋,在深山者不为编户。种类滋蔓,保据岩坚壑,依林履险,若履平地。性又无知,殆同禽兽。诸夷之中,难以道义招怀也。
(4)
可见,“獠人”在入蜀之时处于比较蛮荒的状态,与其他“蛮夷”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历代史家大都认为“獠人入蜀”是秦汉时期开化较早的巴蜀地区出现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一大原因。
(5)
“獠人”与巴蜀土著居民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十分明显。“獠人”经济生产方式依然是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畲田”,或是“卧水底,持刀刺鱼”的渔猎方式。同时,由于地贫山荒的原因,一年四季常出现饥荒,因此“獠人”经常采野菜度日。
(6)其生活条件也是非常原始落后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
(7)而蜀地在李冰治水后,就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8)巴之地在西汉时已是“五教雍和,秀茂挺逸。英伟既多,而风谣旁作,故朝廷有忠贞尽节之臣,乡党有主文歌咏之音”之地。
(9)因此,“獠人”的到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中原人看来,他们把“獠人”分为“生獠”、“熟獠”。这种区分主要是根据其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程度,以及政府对其控制力的大小而定。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府对“熟獠”的统治及成效
被称为“熟獠”的人一般与汉人杂居,汉化程度较高。《隋书・地理志》云:“傍南山杂有獠户,富室者颇参夏人为婚,衣服居住言语,殆与华不别。”
(10)南山,即川陕交界的大巴山,那里的“獠人”文化习俗已经与汉人无异。这样的变化与“熟獠”进入巴蜀地区,需要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有关,同时也与各王朝中央政府推行风俗转变,兴教化有直接关系。在南北统
一、国力强盛的隋唐时期,这种转化进行得更为迅速、全面。
另外,“熟獠”还成为朝廷的编户之民,对朝廷有纳税的义务,并且成为朝廷的征兵对象。在齐武帝永明二年(公元484年)的时候,陈显达出任益州刺史,随即派出使者,责成当地“獠人”上缴税赋。
(16)北魏宣武帝正始(公元504年―公元508年)时,专门设立巴州“以统诸獠……又立隆城镇,所绾獠二十万户”。这些属于中央正州统辖下的“獠人”被称为“北獠”,他们“岁输租布,又与外人交通贸易”,是“熟獠”的一种。除了向政府纳税以外,“熟獠”还有承担国家兵役的职责。《北史》记载,北周梁州恒獠“作乱”,总管长史赵文表出兵讨伐。当制定好作战计划后,“遂以此意,遍令军中。时有从军熟獠,多与恒亲识,即以实报之。”
(17)说明当时“熟獠”也是地方政府军队的兵源之一。另外,政府军队在当地有军事战事的时候,“熟獠”也有供应军粮的任务。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梁州总管庞玉征伐集州獠,军粮将尽,庞玉对当地“熟獠”说:“秋谷将熟,百姓毋得收刈,一切供军,非平贼吾不返。”原先劝其退兵的熟獠“闻者大惧,曰:‘大军不去,吾曹皆将馁死。’其中壮士乃入贼营,与所亲潜谋,斩其渠帅而降,余党皆散,玉追讨,悉平之。”
(18) 由上可见,中央政府对“熟獠”的统治比较全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三、历代政府对“生獠”的管理以及战争
为数众多的“生獠”多散布在于巴蜀、汉中地区的山林地✡带,以及今天贵州、云南和广西中南部地区,还有越南境内。对于这些“生獠”,中央政府以安抚和羁縻政策为基础,招抚并设置羁縻州县,以其酋长、首领为守,统辖其民。
对于更为偏远、蛮荒的“生獠”则不为置州县,只是羁縻而已。如“雅州都督一十九州,并生羌、生獠羁縻州,无州县。……黎州,统制五十四州,皆徼外生獠。无州,羁縻而已。”
(22)
由以上羁縻政策以及羁縻州县的建立看来,各个王朝,特别是国力强盛的唐朝对“生獠”的掌控比较重视,羁縻的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朝廷需要的时候,“生獠”部众可以听候政府的调遣。
隋朝立国初期,有“南平獠”甯氏,甯长真为隋朝宁越刺史。“及(隋)讨林邑,长真出兵攻其后,又率部落数千从征辽东,炀帝召为鸿胪卿,授安抚大使,遣还。”
(23)唐朝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安南奏:蛮寇寇当管金龙州,当管生獠国、赤珠落国同出兵击蛮,败之。”
(24)“生獠”可以以提供整支部队的形式参与政府的军事行动,这与“熟獠”以编户的身份成为朝廷兵役的承担者是不同的。前者在名义上是属于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军队,但实际上政府对他们并无实际指挥调动的权力;后者则完全是政府的正规军兵源。
但各个王朝中央政府与“生獠”的关系极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主要表现就是中央政府军与“生獠”的战争。“獠叛”的字眼不绝于史书,这些被朝廷称为“叛逆”的“獠人”几乎都是“生獠”。这样的战争从“生獠”与中原王朝初接触时就开始。在前面王朝对西南地区拓展开发的基础上,隋唐王朝的开拓和管理更为具体、全面、深入,版图也越来越大,进入其统治范围的“生獠”也越来越多,因此隋唐统治期间的“生獠反叛”比较频繁。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记载,隋唐时期发生的“獠人叛乱”有35起,其中的30起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前,又以太宗朝为最多,共有13起,其次是高祖朝共有9起。这一是由于唐朝初期拓展边疆,巩固边防的需要,唐朝政府急需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二则与唐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变化有关。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力量坐大,唐朝政府自顾不暇,对于本来就不是统治重点的“生獠”就更无心也无力管制。
这些战事主要发生在今四川盆地西南部、东北部直至今汉中地区,以及岭南中部山区的外围。这些“生獠”多处于唐朝正州辖区内,没被纳入正式编户。他们比起“熟獠”有更多的自身利益,也更不受政府的约束,但由于处于正州区域内,和当地民众交往比较频繁,因此摩擦也会比较多。相对于边远地区的“生獠”,他们的“反叛性”就更强。
各朝政府与“獠人”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地方政府为了获利,对“獠人”部族进行战争劫掠
地方政府出兵劫掠“獠人”,在南朝时就有发生。史载:“萧衍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
(25)这种地方政府主动进攻掠夺的行为固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财物和人力,但是毕竟不是中央王朝处置少数族群关系的常态,随着各个王朝政权的稳定,势必这样的政府性质的抢掠会逐渐消逝。
(二)地方官员为了集结兵员,诈称“獠反”,以此欺骗朝廷出兵
镇守一方之官员为坐大自己的实力,时有瞒报、谎报当地实情的现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2年)益州的“行台仆射窦轨多行杀戮,又妄奏獠反,冀得集兵。”
(26)
(三)为数最多的原因是“獠人”因为政府对他们“暴虐”而进行的反抗
1、反抗政府横征暴敛:
北魏宣武帝正始年间(公元504年―公元508年),“以羊祉为梁州,傅竖眼为益州。祉性酷虐,不得物情。”南朝萧梁趁机连通当地“獠”之首领,进攻梁州。北魏不得已,以“施恩布信”的傅竖眼取代羊祉,“大得獠和”。后继者“(元)法僧在任贪残,獠遂反叛,勾引梁兵,围逼晋寿。”北魏孝明帝孝昌初(公元525年―公元527年),“诸獠以(严)始欣贪暴,相率反叛,攻围巴州。”
(27)唐大中末(公元847年―公元860年)“昌、泸二州刺史贪沓,以弱缯及羊强獠市,米麦一斛,得直不及半。群獠诉曰:‘当为贼取死耳!’刺史召二小吏榜之曰:‘皆尔属为之,非吾过。’獠相视大笑,遂叛。”
(28)
地方政府的压榨盘剥长期存在,这也成为“獠人”反抗的主要原因。虽然朝廷有所治理,但是到任地方官多以此为利益收入,“交通生ฉ獠”或“渔猎其民”
(29),迫使“獠人”起兵反抗。
2、反抗掠夺“獠人”为奴婢
3、反抗繁杂徭役
“太宗再伐高丽,为舡剑南,诸獠皆半役,雅、邛、眉三州獠不堪其扰,相率叛。”
(33)与政府的编户不同,“生獠”没有承担租赋的义务,他们只是“每于时节谒见刺史而已。”
(34)因此,唐太宗强行征发“獠人”为役,即使只是正役的一半,也会引起“獠人”的反抗。
(四)在中央王朝政权不太稳定时,“獠人”也会聚众,或是联合其他力量,夺取当地政权
如前面提到的,在北魏初定梁、益州时,当地“獠人”苦于刺史的贪婪、暴政和压榨,于是主动引导萧梁的军队驻屯梁州附近,与当地的北魏政府争夺梁州。这样的情况在唐朝依然出现。不同的是,整个唐朝时期还没有出现两个政权对“獠人”地区进行争夺的情况,因此当地“獠人”多与其他“蛮夷”联合进攻唐朝地府政府。比如,“贞元中,嘉州绥山县婆笼川生獠首领甫枳兄弟诱生蛮为乱,剽居人。”
(35)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石门洞蛮向环亦集夷獠数千攻陷澧州,杀刺史吕自牧,自称刺史。”
❥(36)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獠人”的组织比较没有“蛮”、“夷”那样集中、庞大,往往都是依据险要的山势,固守一处,即使是攻下府州城池也多撤退回固堡里。
在对待这些“叛乱”的时候,政府大体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平息反叛,一是追究责任,一是调整政策。
(37)政府会镇压、安抚并用,待叛乱平息后,追究反叛者的责任,同时也会惩处引起反叛的有责官员,或是在处理叛乱时不得力的官员,最后调整不合适的政策。因为各朝政府都还是力争“獠人”的安稳,不至于形成气候,危害当地秩序,给其统治带来隐患。
总之,自“獠人”北进,进入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的版图以来,中央政府对“熟獠”、“生獠”的统治更为直接,二者的互动更为频繁,关系也更为复杂。总的说来,中央政府依然视“獠人”为“蛮夷”之类,依然有歧视的眼光,即便是“熟獠”也被区别于当地汉人对待。但是无论是政府温和的招抚、羁縻政策,还是诉诸于战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獠人”与当地土著的融合,使“獠人”的经济社会文化有比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