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气候之争的思辨

时间:2024-12-26 04:35: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摘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引发的矛盾,成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讨论的难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污染大气,发展中国家工业进程刚刚开始。

要减排,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来应对减排,找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结合点。

要发展高氧经济,分解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政治等手段立体化、多角☒度地解决气候问题。 论文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文明;减排;多角度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到了很多能在自己国家拍板的首脑,可是,在这个会上谁也拍不了板,结果没有结果,准确地说没有结出硕果,不了了之。

接着,各国又开始议论起“后哥本哈根”,仍然是各唱各的调。达成共识之难,恰好说明这正是值得探讨的“地”字一号的大课题。

排碳有先后,限碳有区别 地球经过60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的内三层、外三圈。所谓“❥内三层”,是指地壳、地幔、地核,所谓“外三圈”,是指水圈、气圈、生物圈。

自古猿变成人类以后,这内三层、外三圈大体实现了相对的平衡。相对平衡的内三层、外三圈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这环境是宜人的,也有不宜人的一面,尤其是有不适宜人类大发展的一面。随着人类发展欲望的提升,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在适应地球、认识地球的同时,也在变革地球。

这一变革,既有让地球更美,让太阳系中的别的行星、银河系中的别的星球无法比拟的一面,也有污染地球、打破地球内三层、外三圈大体平衡的另一面。在人口较少、人类变革地球유本领不大的古代,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人类对地球的污染可以略而不计。

自从起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从手工业里脱胎出来。手工业的动力是手、脚和畜力,到19世纪30年代完成的英国工业革命,其动力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能源。

有一利必有一弊。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生了大于人、畜体能千万倍、亿万倍的能量,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与此同时,人类也成了排放温室气体的大户。

温室气体多了,作为气圈的气温就要升高。有人测算,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在使全球变暖的诸因素中占到一半以上。

于是,从自然分化出的人类站到了自然界的对立面。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发生了矛盾。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引发的矛盾,成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讨论的难点。在老眼光看来:工业文明要继续,就要继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生态文明要重视,就不能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那么,工业化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现在争论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工业化,甚至还远没有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的实现,一是看工业产值的比重是否达到工农业总产值的大半;二是看工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能否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三是看能不能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工业自身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四是看工业门类是否齐全;五是看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对照上述标志,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大约还要30年。

类似中国这样的国家尚有百余个之多。要减排,都要减排,大家头顶的是一个天,脚踏的是一块地,无不应当对这个天和这个地负责任。

可是,责任有大小。人们必须看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污染大气,发展中国家刚刚污染没多少年。

今天要减排,发达国家岂能不承担更大责任呢?正确的决策在于区别对待。减排是需要设施、投入的。

发达国家理应承担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没有这一条,发达国家是说不过去、也绕不过去的。

在有了这一条之后,发达国家怎样帮助?资金和技术如何转让?这都需要郑重思考和讨论。 今天减排难上难,明天减排天外天 今日之人类需要工业文明。

那工业文明是不是一定会破坏生态文明呢?不能笼统回答。不要以为自然界就那么美妙。

自然界有一种“瘴气”。它是自然形成的,与人类毫无关系。

这“瘴气”,对植物、动物,对气圈、水圈都是有害的。早些年为了研究瘴气,消除瘴气,有不少科学家染上了一身病。 ☻

这是自然界需要人来改造的一个例子。改造地球,征服自然,是人类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当今国内外科学家一直研究的方向。

自然界要不要改造,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角度回答的。鸟类本无益鸟、害鸟之分。

是益?是害?是人为划分的。布谷鸟专门抢人家的鸟窝,不可谓不坏,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颂它,因为它催人布谷,催人勤奋。

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正常现象,可是人类千方百计地抗震,因为它危害了人类。变革自然,与人类有益就是允许的,与人类有害就是不能允许的。

这次的气候大讨论就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流体,会跨国流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