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浅谈传统文化
《汉书》对传统一词的注释是世代相继的意思,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유。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文化,但这些都不是传统文化,只有具有重要价值、长期积淀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被称为传统文化。无论是诸子百家,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中医,功夫还是琴棋书画,民间工艺,衣冠服饰,饮食厨艺,古玩器物,民间风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一部分都集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创造,体现了自主性、包容性、创造性。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也对世界各民族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典型的伦理型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达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包含着倡导伦理道德的社会准则,并且一直融会在中国传统的哲学、经济、政治、文艺、历史、民俗和教育思想当中。
第一,强调知行统一,知识与道德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第二,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相结合。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锦也,况虚车乎?
第三,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事、人伦摆在首要地位,而不是宗教。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由于中国文化充满人文精神,重人伦,讲究忠孝仁义,所以,造就了历史上众多的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志士仁人。由于中国文化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才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才有数千年辉煌昌盛的文明。
二、浅谈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当今社会背景: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经济结构、社会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和模糊化,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人心难免动摇,许多人对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等民族节日不感兴趣,却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狂欢节情人节等情有独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文化传播工具,特别是网络、手机的兴起,为人们了解世界开辟了新途径,传统和历史已逐渐被遗忘,书法诗词更是不多见。而且我们的传统道德感也逐漸薄弱,出现了诚信丢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缺乏正义感、人心冷漠、惧怕劳动、自私自利等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教育行动: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ღ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管子》牧民篇: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在这躁动的时代,难得有一颗平静纯正的心,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那股醍醐灌顶的清流。所以,教育应当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中国梦的种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培养,从小学教育做起。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复杂深奥的学理之争。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ศ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古代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