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演说家的蔡元培

时间:2024-12-26 01:44: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蔡元培(1868-1940),是人们熟识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而作为演说家形象的蔡元培,则被世人关注得甚少。其实,蔡元培一生都与演说结缘。演说之于蔡元培,既是其民主革命和教育生涯的重要职业活动,也是成就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一大“利器”。

以演说开发民智

蔡元培高度重视演说,与其对演说价值的深刻认识和所处时代相关。晚清之际,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改良派戊戌变法失败,而近邻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日益强大,当时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便将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亡兴国之道。蔡元培深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黄世晖:《蔡孑民先生传略》,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37页),认为要救亡图强,必先从开发民智、培养人才着手。“日本维新以来,文明普及之法有三:一日学校,二日报纸,三日演说。”(梁启超:《自由书・传播文明三利器》)于是,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便积极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兴建学堂,竭力以演说开启民智,促进思想启蒙运动。

蔡元培在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秉持教育救国理念,利用其职位优势,以演说为重要手段,竭力倡导和推动社会教育。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蔡元培研究专家陈平原在《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一文中,对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组织的演说活动作了评述,他认为无论是辩论会,还是平民教育讲演团,都以“言说”为主攻方向,对于推动思想启蒙、社会动员和文化传播、学术普及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毛泽东为蔡元培演说作记录 ☁

作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有义务到各种重要场合发表演讲,除了一些应景的、公务性的演说外,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演说,他总是先列出提纲,甚至基本成文,但有时也即❥兴现场演说,再由他人记录整理。周恩来、毛泽东就曾为蔡元培的演说作过4次记录。

蔡元培讲述德、智、体三育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特别希望“体育号称发达者”的南开学校,“始终勿怠”体育,“为国人倡焉”。同一天,蔡元培又以“思想自由”为主题,为该校敬业、励学、演说三会作演说。蔡元培首先对南开学校的思想自由大加赞赏,接着以人生、科学、学术为例说明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为:“凡物之评断力,均随其思想为定。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得束缚一己。诚如是,则科学、社会学等,将均任吾人自由讨论矣。”

这两篇讲稿分别刊于南开学校《校风》第67期(1917年5月30日)和《敬业学报》第6期(1917年6月)。刊发时都注明“周恩来笔录”,周恩来还在蔡元培以思想自由为主题的演说稿前特别加了“说明”:“蔡先生取思想自由为题,名言谠论,娓娓动人。记者于六年前,即获读先生著作,今日始得一瞻风采,私幸之余,用是不揣谫陋,随笔录之,归而略修其辞,宣吾报端,以审同好。”

这一年夏,周恩来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东渡日本求学,但也许是这次“笔缘”,增进了他与蔡元培的某种联系。蔡元培逝世时,周恩来撰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上世纪20年代初,蔡元培还利用讲学社、北京大学这些平台,先后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英国哲学家罗素、德国学者杜里舒、印度诗人泰戈尔等来华讲学,引起强烈反响,对推动“西学东渐”起了积极作用Σ。

演说成就“领袖之功”

蔡元培的最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改革北京大学,确立了北京大学的学术领袖和精神领袖地位,进而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诚如梁漱溟所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纪念蔡元培先生》)

在那个独特时代,蔡元培把演说作为主要的职业活动和思想构建方式,最终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导师和中国文化名人的旗帜。对此,著名学者叶隽说,“蔡校长之所以成为‘不可复制’的神话,其演说之功大焉,甚至说其居于♋核心地位恐怕也不过分”,“正是由于演说的‘利器’之功,成就了作为一代教育家与学界领袖ล的蔡元培”。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