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

时间:2024-12-26 01:10: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中居住,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而且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农民工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他们的子女在进城后也将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亲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由此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留守儿童特指那些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由此,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也相对较多。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和学习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生活现状

1.生活条件较差。在对留守儿童的现阶段生活条件调查中得知,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现阶段的生活条件较差。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条件不好的家庭环境,使这些孩子没有城市中的同龄孩子那么多玩具,甚至连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都难以解决。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甚至没有厚重的棉衣。

2.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留守的孩子们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受到他人人身侵害,如被拐卖以及受到性侵害等的状况频频出现。甚至有些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轻生之路。

3.医疗条件较差。留守儿童生病后,很少有上卫生院或者医院就诊,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照顾,卫生状况很差。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心理现状

1.情感淡漠。通过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大致有两种情感倾向:即有的孩子想念自己的父母,而且表现的刚强成熟。他们懂得体贴父母,深知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他们有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决心。还有一种倾向就是觉得父母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渺茫,觉得没有前进的动力。甚至在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之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性格内向孤僻。在生活中留守的孩子没有朋友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在发生困难时他们蹲在墙角下哭泣也不愿意和其他人诉说。因此他们与外界不愿意接触。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向、羞涩的性格。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是合群的、活泼开朗的。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学习现状

据有关调查,留守儿童和常态儿童在学习成绩上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在不同学龄段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在初中阶段这种差异不是很大,在小学阶段有较大差异。

1.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有效指导,学习没有了动力。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是没有人指导的,由于长时间的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没有了上进心,同样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也使他们长期出现迟到早退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最后他们形成了辍学的错误想法,甚至在很小的年纪就辍学了。

2.民工对自己孩子读书出人头地没有信心。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业这方面成功的几率较小缺乏对孩子的监督,认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了.孩子只要有赚钱的本事和以后能够独立生活就够了,这样更没有使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任凭他们自由的成长。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因素

1.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与孩子仅仅只能靠电话、书信等方式交流。时间长了就会拉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留守儿童多是由以下三种监护人照顾。而这三种监护人的照顾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监护。由于这种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应该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例如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来弥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需要,而很少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并且祖辈的某些教育思想还停留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与现阶段的孩子思维方式有代沟,教育观念和方法滞后,基本上无法对孩子的课后作业以及思想、道德、法律、医疗卫生等方面进行有效教育。二是亲属作为监护人。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而对于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及世界观的培养往往疏忽了。三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监护。由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就会使留守儿童丢失前进的方向。

2.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榜样教育。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模仿父母的行为及为人方式。父母不仅用各种直接的形式向儿童传授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也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这样父母对儿童的榜样教育较少,儿童只能靠其他监护人和社会其他人的影响教育。由于其他监护人等其他原因没有父母教育的深刻,所以导致留守儿童受到父母的榜样教育严重缺乏。这样也影响儿童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甚至导致孩子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校因素

1.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要想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全面的较好的发展,学校必须起到全面监管的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大量投入,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监管。

2.学校德育工作滞后。受到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学校德育工作也主要是按原来老的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在德育工作中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不能满足现阶段孩子的实际受教育的需要。

3.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照比其他儿童缺乏父爱和母爱,以致形成孤独和不愿与其他人交流的心理。然而留守儿童在出现此种问题的时候,在农村学校也很难找到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式。

社会因素

1.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的副产品。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收入较少,以及子女面临以后的升学就业问题,使得许多农民工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农村生活学习。虽然政府对农民工子女进城学习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开设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只靠政府的扶持力度,无法完全解决农民工入学问题。况且农民工在城市中居住分散,很难保证所有农民工子女都能入学。当地的经济条件有限加之传统的落后观念的束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增多,这为想改变生活条件的农民提供了一条极好的出路。农村向城市的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异地生活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因素。留守儿童都是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孩子,他们渴望独立、追求无人管束的自由,增加与社会的接触交往,体验新鲜的刺激。但他们缺乏经验,辨别能力差,在缺少成年人有力监管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品行和学业的下滑。一部分自律性差的留守儿童有可能沉溺在网吧、游戏室、录像室、台球室、卡拉OK厅、舞厅等声色场所中不能自拔,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引诱和威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社会方面的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在于儿童与外出父母的分隔两地,因此,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就是保障儿童的家庭结构的完整。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1.减少农民工离乡打工。当前我国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说,还是应该使父母回到子女的身边。国家应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中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农民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工人,就近务工,实现社会公平。

2.保障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生活。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途径是让留守儿童到父母务工地的城市去读书,与父母一起生活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是目前的户籍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到城里入学。这些大部分由农村户口构成的流动人口家庭本身就是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其子女不但没有得到贫困的资助,反而要承担高额的费用。

3.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中央财政及各专题项目拨款有限,当地财政收入低,不能满♛足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的经费需要ด,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条件普遍很差ป。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很好的接受学校和教师的外部教育。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使留守儿童安有所居,乐得其教。

4.建议完全留守儿童密集地区开办针对监护人的学校或讲座,扭转监护人只监护,无教育的状况。但开办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保证学校的优秀师资,并且应长期坚持。

学校方面的对策

1.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老师的责任,形成校内共管的工作机制。从心理、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发动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还可以开展模拟家庭活动,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让孩子体会父母在身边的关怀。学校还可以组织普通学生与留守儿童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发动教师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

3.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可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开设心理咨询网站,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孩子提供咨询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4.积极同家长联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起家校合作的制度,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学校还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经常与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还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家庭方面的对策

家庭是人出世以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甚至有些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家长们应多打电话、勤写信与孩子沟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要改变教育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的引导不够,一些错误教育观念必须改变。家长应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最好能缩短回家时间间隔,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

3.尽量弥补家庭缺失。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在家,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人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必须都外出,则要改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沟通时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两个都不耽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得靠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还得靠政府、社会、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军.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估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

[2]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潘彩玉.用母爱与鼓励温热那颗冰冷的心[J].教师新概念,2007.

[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问题研究,2004:34-37.

[5]刘珍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

[6]耿柳娜.中小学心理咨询建议[J].河北教育,2006:19-23.

[7]陈婷.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建议[J].安徽文学,2008.

[8]潘允康.家庭社会学[M].重庆出版社,1986:17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