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时间:2025-01-13 21:12: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跨国并购是企业为了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增长的一种战略性扩张行为。本文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相关理论及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跨国并购的动因随着时间、并购对象的不同而动态变化,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深层原因是寻求跨国资源、获取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利用国际化的品牌和市场资源。

关键词:跨国并购;动因;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二、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理论分析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解释企业并购动因的最早理论之一。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企业因扩张而获得的成本上的优势,主要指供给方面的变化,例如扩大或缩小单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带来的效率提高(潘扎和维利希,1977)。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将许多生产单位置于同一企业的领导下,谋求平均成本的下降。规模经济性往往体现在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采购的规模经济、技术的规模经济、生产的经验曲线以及范围的经济性等方面。产权组织理论认为,对于具有产品同质性的企业(如银行),天生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受到社会对产品总体需求数量、产品规格、款式和质量等不同偏好的约束较小,这决定了在不存在资源约束的假设条件下有无限的拓展空间。这类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市场营销实力的增强、管理费用的下降和研究开发力量的优化组合等。

以技术经济性为例,Caues通过对生产同一产品的6个不同国家的6个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一个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往往被运输成本抵消。这家企业只有兼并另外5家企业,形成跨国公司,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跨国并购还可以实现采购的经济性,如日本麒麟啤酒收购珠海啤酒厂后,利用其全球化、批量采购的优势,不仅保证了啤酒花、小麦等原料的质量,而且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多元化经营理论

如果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并非完全相关,地域多元化就能够降低风险,这是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直接引申。阿德勒和杜马斯(Adler和Dumas,1983)认บ为,国际多元化在资本市场之间没有完全整合时是有效的。马伯(Marber,1998)的研究显示,国家选择对推动国际投资的回报率即便不是最重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国际并购分析师将试图寻找国家与行业的双重分散化。

同样,多元化经营也面临一些潜在成本:更多地使用可自由支配的资源进行没有价值的投资、使用表现出色的业务分支的资源交叉补贴表现不佳的分支、公司总部与分公司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上的不一致。关于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总体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伯杰和奥菲克,1995)。

(三)交易费用理论

(四)利用市场的非完备性

(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六)市场优势理论

市场优势理论(Market Power)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市场经营环境的控制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增加长期盈利机会。尤其对于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行业(如银行业),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规模越大,就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也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和定价能力。这一理论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提供了依据,也是解释经济全球化、自由化条件下各国金融业大规模并购的重要理论之一。

(七)资源基础理论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成为海外并购市场上的新兴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较慢、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多。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决定了海外并购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海ซ外并购总体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海外并购的投资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

(二)收购目标呈现多元化

(三)跨国并购的区域分布:亚洲最多、北美规模最大

我国企业在并购地理区位的选择上,经历了从主要去文化相近区域的国家进行并购,到综合考虑行业和产业因素的过程。2007年以前,我国企业所进行的大多数海外并购集中在文化相近的亚洲;2007年以后,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对行业和产业因素考虑的增加,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海外并购开始上升,而亚洲的海外并购开始下降。以采掘业为主业的企业并购主要选择自然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加拿大、中亚和南亚等地区;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为主业的企业则选择欧洲和美国等技术发达、市场较为广阔的地区。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中、南亚及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的并购活跃度近年来大幅提升,且发生多起影响力较大的大额并购,我国企业海外布局较以往更为均衡。

(四)并购方式更加灵活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经验的积累,海外并购的手段和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追求全部股权收购或控股收购,而是寻求少数股权投资;在并购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借助财务公司、融资机构、咨询公司等外力来达到目的,并在并购完成后采取了令被并购方更容易接受的整合方式。

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一)获取海外资源

(二)获得先进技术、推动战略转型

在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今天,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任何企业都很难依靠自身的研发获得所需的全部先进技术。由于通过购买许可证引进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时效性都受到很大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得达到掌握对方先进技术的目的。这种以获取高新技术为导向的跨国并购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最为常见。后发企业技术寻求型海外并购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带有冒险特征的能力更新过程。通过海外并购,一些企业不仅跨越了技术创新的鸿沟,而且实现了技术上的追赶、推动了战略转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吴先明和苏志文,2014)。另外,知识技术产品作为一种典型的中间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较高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外部企业内部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内在缺陷,节省高额的交易成本。

(三)获取国际化的品牌和市场资源

TCL公司收购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法特公司的部分通信业务,南京汽车集团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的PC业务,吉利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等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发掘被收购品牌的无形资产,较快地将国际品牌的ห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我国商品的优良品质相结合,实现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改变我国产品长期“实而不名”、处于价值链底层的命运。比如,吉利汽车对沃尔沃汽车采用100%收购的模式,从而完全独立拥有了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资产,其中就包括“Volvo”品牌。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推动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企业已成为全球跨国并购领域中的一支新兴力量。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主要表现为寻求跨国资源、获取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利用国际化的品牌和市场资源。寻求资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适应企业的长期需求;获取核心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对先进技术的追赶,实现战略转型;国际化的品牌效应帮助企业克服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分享国际市场。

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并购对象,采取并购行为的动因也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跨国公司并购的动因行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无论出于哪一种✔动因,从本质上讲,跨国并购是企业为了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增长的一种战略性扩张行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