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5 03:07: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任务已经不再仅仅只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初中历史教学当作培养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块重要拼图,这使得提高初中历史教育工웃作者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以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为出发点,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有效手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谈论的话题,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也毫不例外。由于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历史课的课程安排较少,甚至每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同时学生课后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数学、英语、语文等中考主考科目所占用,这使得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迫切。

一、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应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充分考虑到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来对每节课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比如:在对“血肉筑长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平时都看过哪些关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题ฐ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学生会说出诸如《举起手来》《民兵葛二蛋》等抗日题材影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完美的铺垫。这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互动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应只把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完全掌握当作唯一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应该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下年轻人热捧的“穿越”元素来设置情境,让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模拟实时报道,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提高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可谓一举两得。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应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有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实电影及开展历史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加以选择。

在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应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解读,从而整理♡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及认知能力进行充分掌握,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能够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

比如: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纪录片的方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过去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手段所做不到的。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历史辩论赛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不仅如此,还有在对“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秦始皇功与过”辩论赛的方式,正方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对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进行了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了贡献,所以功大于过;反方认为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王权不惜加重人民的赋税与劳役,禁锢人民的思想,所以过大于功。通过组织这样辩论赛的方式,使学生对历史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

三、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手段

1.实现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拓展空间大的特点,这使得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中不仅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组织与执行,还要充分发挥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与拓展。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部署中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中心思想与基本内容来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解读,从而在授课中能够做到分清教学内容的轻重

缓急。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互动性

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中应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与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此来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3.注重课堂中的教学评价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教学评价,而应该着眼于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特点要进行及时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进行综合性与发展性评价。

综上所述,如若希望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能够更有效率,教师应从教学设计着手,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对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有效的运用,从而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2]潘发达.“教师类型”研究回眸[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