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省畜牧强省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湖北省畜牧强省发展战略的思考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门路之一。湖北省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之路,在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市场利好的带动下,发展势头足、趋势好,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
1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1.1 畜牧大省名副其实 1.2 畜牧强省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农村副业向支柱产业地位的转变,由传统分散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特别是近三年来发展迅猛,湖北省畜牧业总量、规模都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大而不强、发展不均衡仍是湖北省畜牧业的特征。 1.2.2 生产水平偏低 湖北省每头母猪年可提供的商品猪是15头左右,高于全国平均13头的水平,但是这一数据远低于美国的20头和丹麦的22头,相比起来湖北省每头母猪每年少提供5~7头商品猪;奶牛年头均产奶量仅2 505kg,而全国水平为3 700kg,以色列平均为10 421kg;肉牛头均产肉量143.2kg,比2006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47.0kg还要低;蛋鸡只均产蛋量9.7kg,比全国平均水平16.0kg低6.3kg。 2 畜牧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湖北畜牧业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全
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湖北畜牧强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该抓住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扬长避短突出比较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湖北省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以倍增促跨越,实现畜牧大省向畜牧Σ强省的转变:①产值。立足三分天下,抢占半壁河山;②产业。结构合理,优势更优,特色更明,位次前移;③产品。品牌生产,优质安全,种类齐全,引领市场;④产出。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肉类和蛋类占有量进入全国前四,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1 发挥传统养殖优势,实现生猪跨越式发展和家禽产业倍增 2.2 整合地方资源,提高特色品种的市场份额 (2)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禽产业。湖北省发展水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湖区,除天然湖泊外,还有大量的人工鱼池,可进行鱼鸭配套养殖。必须紧紧围绕汉口精武实施的“亿只鸭”产业工程以及荆江麻鸭等地方品种和“飘飘”、“小胡鸭”、“周黑鸭”等品牌,带动全省水禽产业快速发展。(3)发挥品种优势和市场潜力优势,主攻高端奶业市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对奶制品的需求逐步上升,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和潜力巨大。应该发挥湖北省南方奶水牛的品质资源优势以及与国外合作开发高端液态奶的优势,力争在高端奶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进一步促进黄冈、咸宁、宜昌等地奶业健康发展,带动湖北省特色奶业异军突起。
3 多措并举促跨越 早日建成畜牧强省湖北省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但要打造畜牧强省,建设现代畜牧业,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气抓要素的集约化、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的法制化和经营的产业化,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转、创、拓、挖”上下功夫。
3.1✘ 转 模式,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逐步完善和形成整个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②建立和形成以大型养殖场为支柱,以中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场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对已经建成的大型养殖场(小区)要引导加强生产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尽快实现设计生产能力,以带动更多养殖户实现增收,加快发展中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场。生猪规模化养殖3年内达到70%,5年达到80%以上。③加快实施“清洁工程”,发展健康养殖。重点提高粪污处理与利用能力,逐步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基地;开发生物有机肥厂,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加强资源利用,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推进养殖场污水深度处理,使其达标排放。(2)转变支持方式,实现政策资金效益最大化。湖北省在省级生猪标准化场建设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吸引了社会资金投入,也节约了开支,是财政支农资金运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在运作方式上作一些探索。一是借鉴已有的经验,请求财政部门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在资金的拨付方式上给以明确;二是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或意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认真开展绩效评估,总结经验,规范操作,并根据评估报告,奖优罚劣。各级畜牧部门还应积极呼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分级负责保障的原则,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多级联动的公共财政投入畜牧业发展的新机制,共同做好畜牧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3.2 创要不断创新畜牧兽医工作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支持畜牧业发展。
(1)强化保险对产业的支持,鼓励合作社自办保险。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险公司的指导下自办保险,要借鉴成都、重庆经验全面推进生猪保险,其他畜禽品种也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要探索设立畜禽保险费专项资金,可采取政府补一点,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扶助一点,养殖户出一点的原则,减轻养殖户负担,降低养殖业风险,保护养殖户的利益。(2)创建畜牧创业投资基金,服务畜牧业发展。设立畜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平台,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对接,促进一批畜牧中小企业价值提升、做大做强,推动成长性好的畜牧企业迅速走向资本市场。
(3)创新贷款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在县级建立和完善担保贷款体系。对规模化养殖要通过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贷款担保机制,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加大金融机构对畜禽养殖和加工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畜禽养殖“融资难”问题。(4)建立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规避市场风险。通过“现货+保证金”的方式,实现畜禽先卖后养、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标,解决畜禽特别是生猪市场频繁波动的难题。
3.3 拓(1)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借助国际一流企业雄厚的资金、科研实力和成熟的市场管理经验,为企业注入新鲜的经营发展理念。进一步围绕畜禽养殖和加工,不断向产业的上下游拓展和延伸,壮大湖北省饲料、兽药、疫苗制造工业。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设施化方向发展,推进屠宰加工、蛋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进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行业由ท生产单一产品向生产多元化、具有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方向发展。
(2)通过唱响本土品牌,抢占全国市场份额。要进一步加大本土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思路,大力实施名牌化战略。要将湖北省养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避免湖北省沦为外来品牌的原料提供地。要帮助企业培育品牌、经营品牌,积极整合现有品牌资源,打造优势品牌。要继续大力宣传本土品牌,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湖北省许多企业具备成为全国畜牧业特大型龙头企业的潜质,要从中择优扶持发展潜力大、成长性能良好、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有力、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培育创建全国特大型畜牧产业知名品牌,通过市场效应的放大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使湖北省畜禽产品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促进产业壮大,带动农民增收。(3)通过开拓国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继续发挥湖北省禽蛋产业优势,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充分开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实现年产200万t蛋品,产值250亿元以上的目标,巩固湖北省蛋品大省和强省地位,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牢牢把握湖北蛋品出口的优势和全国第一的地位。继续巩固湖北省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地位,鼓励龙头ฟ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做强蜂产业。稳步发展生猪养殖,突破性地发展生猪初、精、深加工业,创建湖北本土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生猪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
3.4 挖(1)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和挖掘畜禽自身生产潜力。仅以生猪为例,湖北省如果达到丹麦养猪业水平,可在不增加能繁母猪存栏的情况下,出栏肉猪超过5 000万头,发展潜✈力巨大。
(2)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政策潜力。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严格落实各项扶持畜牧业优惠政策,为畜牧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大做强企业。(3)加速推进畜禽产业化发展。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运行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省级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做大做响品牌,促进养殖户稳定增收。着力加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连接和带动更多养殖户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