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随着中国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人才的需要,各类的高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适合幼儿园教学的人才,能够在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中系统来进行这类的研究确实很少,教育界需要充实这部分理论,所以,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分析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内容,它不仅是为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进行的教育,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乃至健全人格的教育。反思当前独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现状,建立新适合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美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比较特殊,它主要培养将来面向幼儿园的教师基本的美术技能,不是艺术家,对于一些技能“实用、够用就行”课程内容难度既不能非常专业,又要适用于幼儿园需求。目前没有难度适宜、循序渐进有梯度的美术基本教材作为课程支撑,多是教师自主划分学习内容,制定学习大纲,没有统一标准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幼儿教师,这样美术课程的培养方式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也没有准确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实际应用能力来胜任未来幼儿园工作需要的。
2.美术课程注重技法教法传统单一
目前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的教师,很多是专业美术学院毕业,有较好的美术专业背景,知识结构都偏重美术技能的掌握,这些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也沿用艺术院校传统的培养教课方式和教学风格,更注重美术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及学生特点。例如素描的练习、单纯的卡通图案的临摹或简笔画的学习,上课也多半是“学生画教师看,教师示范学生画”,随着技能技法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还会有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比较长时间的练习、领悟和积累,才能总结体会出美术的审美经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非常的困难、单调、枯燥,没办法激发出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和主动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及对艺术类课程评价、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艺术类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十分重要,艺术能力是支撑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支柱。以下通过对学生特点的分析,深入的访谈,及首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反馈,探索学独立学院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调整的依据。
以独立院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为例,男女生比例不均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女生显著多于男生,他们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本的录取分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强。表现为他们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等特点。同时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大多数的学生在艺术方面学习更是零基础,大多数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几乎零基础。与此同时,个体能力差异较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并有一技之长,喜欢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比赛活动中,并在比赛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名次和成绩。由于存在学费较高的特点,所以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家境较好的家庭。他们大多自信心足,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在就业竞争中相对占有很多优势。
三、幼儿园教师艺术素养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的相关理论,结合独立学院教育系学前ษ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跟踪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结合教师的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艺术领域工作遇到的困难包括有缺少艺术素养及艺术基础知识,不了解艺术领域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艺术技能、技巧方面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无法顺利引导幼儿完成艺术领域的教学;艺术专业技能与幼儿园需求脱节。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培养,重点从艺术素养及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技能、技巧方面抓起。
四、构建ย适合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艺术类课程模式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艺术特色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等新的幼教理论不断涌现,学前教育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多样化的幼教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对独立学院学前专业艺术课程作了如下调整。使学生掌握较宽广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把自身所形成的艺术素质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之初,教师就应该明确整个美术课程的实施目标,其中关键的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组织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师要始终坚持将美术活动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只有树立一个准确的教学方向,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和学习的任务。教师要抛开学院派美术学习的教学目标,不能始终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理论中学习和认识幼儿美术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才能在今后的实际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调整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期安排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内容不能仅依赖于几本美术教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更新上要充分考虑当前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贴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考察驻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情况,学习内容要体现美术使用性。借鉴美国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课程体系《Art education》 内容,在课程内容之初,首先要解决什么是“美”,怎样理解“美”的问题,要让我们的学生从艺术课程最初就建立起美的意识,从根源上理解和感受“美,”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美”。才能在日后的工作教学中有意识유的引导幼儿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美继而用美术技能表达美,这样的“审美意识”要贯穿学前美术课程始终。
(三)探究学习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美术课程的学习非常适用于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所需做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并启发学生用自己方式方法来描绘出事物的状态,体会其中的审美经验,而不是单调、机械、乏味的反复临摹练习或照葫芦画瓢真情实感的绘画创作。
(四)不断完善美术考核及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
在美术作业考核方面,因为学生个人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统一的作业要求可能对一部分爱好美术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感觉简单不能满足表达的欲望,而对一些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对美术又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作业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打消了他们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评价形式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艺术教育要为其内在价值而教的宗旨,打破了教师教学长期形成的惯性,完善艺术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幼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