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和谐、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就业形势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对策等诸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因此,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校♪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已日渐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和谐发展,事关学生个人的前途发展和未来走向,社会关注,家长关注,作为培养学生的高校更应关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更是全新的工作。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但不能放松,更应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不断思考全新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全面有效地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产生一些社会结构缺陷已在所难免,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走向。一是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裁员”又造成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流入社会,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二是地区结构发展极为不平衡,表现为东快西慢、南快北慢的格局,人才流动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三是人口素质结构不合理,表现在高新技术人才少,创新人才少,创业人才少,社会需求的绩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致使一般性的单一人才就业难;四是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方式滞后,教学条件有限,教材老化,培养模式陈旧;五是垂直的、计划性的传统组织结构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而改革又将隐性失业凸显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者的心理压力,加之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尚不完善,社会化的人才中介组织、规范化的人才就业市场还很不规范等等,一时还不能有效地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然而,除了上述大环境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与就业市场现状的水土不服,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择业向往工作稳定的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二是择业一心向往环境好、机会多的大城市;三是看好待遇高、名声响的大公司;四是理想大,志向远,眼高手低,万事皆空,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和职业生涯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也不容小视:①外倾性不够,缺乏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②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③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④情绪控制不力,喜欢发低级牢骚;⑤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更新知识,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仅限于毕业生“双向选择”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欠缺有效性和主动性。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的宣讲性灌输,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差强人意。尽管高校专门设有毕业生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毕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着力点应侧重于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促进人才的开发和推进就业机会均等方面。其具体思路包括: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应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ϟ务质量,着眼于尽早采取主动介入和连续服务;掌握劳动力市场变化与趋势,依此制定和实施就业服务计划;加强与社会的密切合作,共建共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就业服务市场。为此,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充分认识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书育人是高校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教育,最终是要走进市场,与“市场”接轨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学生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好与坏的试金石。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学校内部改革,别的方面可以大大精简,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大大加强”。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从深层次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并且要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学生就业、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完善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基本还是属于经验型的,大多为党政干部,缺少专业知识,有的还是兼职人员,多为学生辅导员,专职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人员一般只有几个人。即便是这样,他们平时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按照教育部规定尽快配齐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同时,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也决定了就业指导队伍应体现跨专业、跨部门、多学科的工作特色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结构,他们不仅能熟练掌握就业政策,同时也应具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劳动人事学、经济学、教育学及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必须富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善于审时度势,熟悉市场营销理念,适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指导服务。
树立现代职业指导的理念
要改变“以大四学生的就业环节为主”和“以完成签约手续为中心”的就业指导观念,树立全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包括“全程指导、注重服务、面向市场”几个方面。
1、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为了人的终生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根本意义上是要从完成毕业生“出校门”的就业具体手续的工作程序,上升到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次,引导学生用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正确进行人生定位和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毕业生顺利地步入社会环境和较快地适应工作氛围,为个人的生涯夯实坚实的基础。"
2、树立全程指导的理念。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在校期间的全程式指导服务,例如,大一期间侧重进行专业与职业前景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宏观政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潜能,建立学生个人档案,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大
二、大三期间侧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注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事业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进行适当的技能培养;大四年级是实现就业的关键性阶段,侧重进行ล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和心理辅导;开展就业法律指导,教育学生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并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3、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角色,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热心为学生服务,甘当学生的就业“红娘”,过快捷、可靠、优质的工作,营造让毕业生走得出、单位用得上和个人称心、家长舒心、学校放心、企业欢心的多赢局面。
提升就业服务指导的工作水平
1、达到就业指导日常工作的规范化。首先,在构建和充实就业指导部门机构的前提下,对就业指导机构各岗位进行科学的职务分析,实行挂牌上岗,责任到人,做到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具体化。
2、强化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使现行就业指导工作从常规性的服务不断提升为就业指导,为进一步为其他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3、建立需求预测和工作调研制度。一是通过对就业市场的预测,帮助毕业生正确把握就业方向,同时也为就业指导机构调整工作内容提供决策依据。二是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机构运作和各有关方面情况的调研,从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改进和提升工作水平找到突破口。
满足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服务需求
1、建立高效灵敏的就业指导信息网络系统
目前大学生求职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寄希望于供需见面会上的“一见钟情”,但可供用人单位参考的资料只是简单的推荐材料,而可供学生参考的也只是用人单位的几分钟口头介绍和有限的文字材料。出现急需用人的单位要不到毕业生,而一些优秀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局面。这与收集、汇总需求信息的不全面是分不开的。这种供需双方的信息渠道不畅,必然导致签约的盲目性和成功率低。因此,建立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系统,利用网络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实时在线信息咨询,以及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和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已势在必行。可以在校园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逐ส步完成招聘单位与应聘毕业生的互动交流以至实现网上签约。同时,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等硬件建设的投人并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以全面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开展有效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对大学生择业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努力克服成才心理障碍,以健康的心态投身于社会生活中。
3、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和跟踪调查。第一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单位的流向统计,结合毕业生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把握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指导工作方向,寻找工作规律,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第二是对未能签约就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其结构、原因和个人情况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加快就业指导的课程化建设
1、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列人大学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学校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整体规划。
2、设立就业指导教育培训部门。在就业指导机构中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就业科学知识课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进行择业技能实际操练培训,等等。
3、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是指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发行就业专刊、举办就业报告会等各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服务,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职业特点,发现自己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强求职自信心,提高学生就业素质;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用人单位进校开课,推动就业基地化建设
高校应优化毕业生资源配置,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就业基地化建设,以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达致双赢,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新思路。高校要积极引进用人单位进人学校开展就业教育、人力资源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讲座,举行一系列就业基地化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