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4-12-25 02:03: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教育质量保障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于对36所中职学校的调查,统计内、外部保障体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束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调查分析

作유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质量保障是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完成,并实现优质高效教育而牵涉的一系列起基础保障作用的要素、运行系统及其具体运行环节的统称,它是教育质量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

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调查结果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及其教育者个人的需求而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供给(政府投入、政策环境、质量观等)、外部对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评估政策、评估指标体系、专业建设、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及社会参与教育质量保障的程度。具体而言: 2.评价系统初步构建,过程监控尚有极大提升空间。一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和教学过程监控。2008年,重庆市首次出台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涵盖办学方向、教育教学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运行管理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4个层面,17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2];二是教育结果评价及其反馈得到提升。从统计数据显示,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以学校主管部门(占58.33%)为主,其次为学校自身(占30.56%),而由学校、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等组成的教育质量专家评估委员会仅占8.33%,另有2.78%的样本缺乏教育质量的评估。

3.社会参与积极性加大,深度、广度仍很不足。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导向性的意识保障。一方面,引导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教育。在调查中,80%以上企业都认为员工的职业道德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职业技能本身;另一方面,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对企业的经常性智力支持,在被访的85%左右的企业希望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提供新技术和员工培训。二是提供资源保障。社会也同财物、技术、师资以及实习、实训、就业机会等方面支持中等职业教育。被访谈的企业,59%的对当地的中职学校投入了相关的资源;不足20%的企业通过实行校企联合办学,给职业学校以资金、仪器、设备和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联合建立“教学型”校内操作基地,在企业车间设立“产教型”校外实习基地,并接受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为学校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和“技师型”兼职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

(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含顶层设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教育过程、管理服务、监测与过程等方面。调查显示:

1.教学质量保障的顶层设计逐步受到重视,多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事关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相关部门的权责等制度设计在部分学校开始探索,尤其是办学水平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组织环境越为完善;另一方面,近一半(47.84%)的学校缺乏“较完善”的质量工作程序、职责、标准、方法等运行机制。 3.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难以完全满足教学要求。一是在教学多媒体方面,有72.22%的学校的教室部分能使用媒体教学,11.11%的完全不能,极少数(16.67%)全部安装有多媒体设施。二是在生均图书方面,达到35册以上的仅为5.56%,20册以下的达到44.44%,换句话说,有四成多的学校不达标;三是教学设施设备资金投入为总收入的比例半数以上在10%以内。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改善。就学校计算机台数与学生比例调查显示,有六成多(占61.11%)的为1:15,但仍有三成强的比例(占36.11%)为1:26~35;四是校内实训实习设施设备可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程度分布不均,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质量标准”距离尚远。主要集中在能满足50~80%和80~90%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4.44%和38.89%,而能近乎满足实训需要的只占5.56%。

4.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不尽人意。一方面,为师生提供的校园环境(绿化、卫生、教学等工作场地维护)得到改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薄弱。据统计,学生社团组织总量少。达到7个以上的只占四分之一;每学期举行的素质教育活动不够。达到5次以上的占一半,另一半为3~5次。

5.教学过程得到基本保证,培育环节缺乏有力支撑。一是课程建设与市场脱轨非常明显。有半多的学校专业课教学内容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设计的在60%以下,有半数没有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有近百分之四十的缺乏企业、行业参与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二是在校内校外实训方面,近40%的学校能够满足校内实习、实训需要的80%以上,但校外实训基地仍有43%的学校尚未达标;三是专业创新方面仍显落后。尽管绝大部分学校能够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侧重在德育和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重视,实践课学时、实训实习开出率、实习岗位安排方面力度不够;四是在职业资格证获得方面,有55.56%以上学校的学生基本ツ都能取得,但有四分之一学校的比例在80%以上▼;五是学生顶岗实习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匹配度很不理想,有近七成的学校在80%以下。

6.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管理队伍不专业。据统计,学生班主任中有41.67%为兼职,专兼职的36.11%,只有19.44%的完全为专职。同时,学生管理水平自认为比较高以上的占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认为一般或很差。

7.是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即质量结果保障方面,尽管有部分学校已经尝试多层面的评价方式,但过半中职学校质量监控评价的主体单一,过于依赖政府部门而忽视专家、企业人士在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在评价标准上,基本上遵循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考核标准,但是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有少部分学校以就业率、技能获奖率、考试升学率等构成综合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教”与“学”这两方面上,仍然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模式。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尽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是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质量意识不强

质量意识是从事质量活动的主体对该活动水平的高低、活动成果价值的好坏所持的一种看法和态度。我们发现,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不重视教学质量,设施设备匮乏,教材陈旧落后,教学活动涣散,致使许多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一无所获;一些企业不看好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在招工用工中不严格遵守国家劳动准入制,致使中职毕业生就业出口不畅;还有一些社会人士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不认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造成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意识不强的原因尽管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在于人们长期受片面追求单一知识学习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尚未意识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更没有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对于造就实用型人才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二)质量管理与评价不得力

一是质量标准不统一。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并未形成通用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科学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因无模式与体系的支撑而难以施行;二是专门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与管理机构也建设不足,并未形成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和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评估部门和评估对象之间沟通太少,难以建立良性的权威和信任关系,难以将提升教育质量落到实处;四是行业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参与质量管理和评估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质量管理和评价主体的主导者作用;五是一些学校在思想上尚未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理念,致使内部质量管理和评价力度不够。质量管理和评价不得力,一方面由于教育质量的特殊性,难于直观具体、量化操作;另一方面,涉及评价主体太过于复杂,将各方主体整合起来进行对中职教育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难度极大。"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企业参与质量保障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质量保障的主要途径。但从整体来说,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着深度、广¿度不够,随意性太强,过程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实效性较差等问题,表现出企业态度淡漠、学校“一厢情愿”的普遍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认识局限大。许多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是一件让学校赢利而让企业吃亏的事情。接受学生在企业实习不仅难以给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反而费时、费力、费钱,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和监管他们,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的是不相符合的;二是中职学校本位色彩太浓,主动服务于企业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三是政府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联合相应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未落地。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参与校企联合,在政府方面能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经济鼓励。但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出台这样的政策和形成这样的机制,这就进一步挫伤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缺乏企联合的动力,从而造成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保障教育质量的活动中作用并不明显。

四、对策与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学校长期的共同努力。为此建议:

(一)强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再认识,统一质量管理

一是要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强化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再认识;二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对社会民众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谋发展,抓人才就是抓经济”的新观念;三是制定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特点的统一质量标准,并建立独立于政府、学校的第三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进行统一评估和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高等职业教育要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配套,做好与中等职业学校衔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改革,使高职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适应中等职业教育重心高移的趋势,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中等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结构改变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范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变换和继续升学奠定基础。二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外部,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相互融通的转换机制,如普通高中学生可转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择符合他们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职业学校学生如确实有决心、有能力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也应允许再作选择转入普通高中参加普通高考,以改变一次“中考”定终身的状况。

(三)加强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工业和新型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增强适应性;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还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三是在教材建设上,要开发和推广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四是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五是要加强同企业的联合,走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使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场所,学校成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实行订单培训,互惠互利。

(四)提高企业参与质量保障的积极性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管理人士认识到自身在技术人才培养中应该担负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政府要努力为参与质量保障工作的企业提供更多经费支持和政策优惠。政府主管部门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联合办学,并为企业开展教育质量信息监控与评价提供一定的运作资金;在政策优惠方面,相关部门均应采取一些政策优惠来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如为积极参与联合办学的企业提供基建租金优惠、税收优惠等等;三是完善企业考评制度,为贡献突出的企业提供更多奖励。完善企业考评标准,将企业参与中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程度和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其作为企业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丰富奖励内容,为获奖企业提供更多的物质经济奖励和其它相关优惠。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