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探析
【摘 要】在以往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是以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而研究者们容易忽略的事实是:相对于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存在一些的心理问题,例如新教师的环境适应,包括和老教师及学生的相处与沟通,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的不熟练等方面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文章就高职院校教师的部分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提出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体系建立与探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不协调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感觉舒适与协调,那基本上可以猜测:我们的认知与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而现实中,我们面临的冲突情况要多于平顺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容易出现认知不协调,也就是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不一致,这时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很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想把自己对于专业领域前沿的理解分享给学生,但其实,学校是有一些课程设置的内容要求的,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学校的宗旨,而不能仅仅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出发,还需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容易出现一些认知偏差,觉得学校限制了自己的思想与教学方式,产生冲突。
✪(二)自身抱负与现实间的冲突
抱负是一个人的成就期望,合理的抱负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达到目标,实现价值感,但在高职教师群体中存在的现实是:高职教师普遍有着过高的抱负,当自身的抱负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时候,就会产生失望悲观的心理。这种情况在新教师群体中反应明显,可能一些教师,在大学期间,各项都表现得很突出,毕业之后也如愿进入自己所中意的学校,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职业满意感就会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新人觉得自己“被规范”了,在大学中学习到的自由式的理念与现实中一板一眼的工作要求发生冲突,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点不同寻常自己又感兴趣的事,但是身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就会给与很多的“经验”。
(三)挫折感
挫折感产生于预期目标的未实现或需求的未满足,很多教师把在40岁之前考取高级教师资格作为自己的目标,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的改ღ革,教师资格的评比也逐渐变的更加严格,有时虽付出了努力,但结果并不理想,在此情况下,教师很容易产生挫折感。
再者,现今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较以往更加的容易,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网上也能查到,并且,资料可能更加详实,因此,如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深层更吸引学生的知识就成了每一位高职教师的难题,知识的更新速度与教学上的困难也会加重教师的挫折感。
二、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改变不合理信念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都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担任,而大多数的情况是,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所建立的体系是专门为学生服务的,有些方法和目的并不适合教师,所以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其次,可以通过讲座和其他宣传手段让教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关注,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新课程标准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这些教学目标是经过专家认真考虑决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教师个人虽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点有独到的见解,但也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功底和接受水平,对高年级的同学也可根据情况分享自己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还未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还应以教学大纲为准。改变旧的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并不轻松,但只要教师能在认知上有所调整,有新的认识,合理的教学方法也会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形成。
(二)有意识的适应新环境,将目标具体化
新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又进入学校,但是担任不同的角色,从学生变成老师,这一角色的改变会导致不适应,做工作也力不从心,但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调整原有的认知行为,形成新认知以达到适应是必然的过程。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尤其包括抱负的调整,新教师都是带着雄心壮志来到学校,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多数情况是,情绪上激情澎湃,但却没什么行动力,总结起来,是目标过于宏达,缺乏短期目标的支持,长时间下来,就会有失落感,不妨将自己的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半年的目标是什么?一年的目标是什么?三年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将这些目标☏细化为月目标,甚至是周目标,逐步的实现。在一个群体中,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ช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自己的创意如果适合学生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班级,利于学校,自己就坚持去做,不要在乎旁边人的眼光,等到你成功的时候,周围的人就会为你而喝彩。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不要一直以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为主,结合现在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三)学会放弃
有追求的人都会用目标去激励自己,尤其高职教师群体,都是有着高抱负的人群,但教师们在为自己制定目标时往往有一个现象,就是目标过高,过高的目标本身并不易实现,如果又过于执着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对于自己实现目标起反面的效应。当你在努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已经很难实现,这时候就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是一种更高的智慧,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可以使我们节省能量去做我们更擅长的事情,重新设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相匹配的目标,更容易达成,也更容易获得自我价值感。
三、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健全
(一)加强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健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大部分的高职学校都是理工科类的学校,学校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点缀,占据不了多大的成分,所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总是能省就省,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保证各专业的发展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调查显示,在多所高职学校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般都是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或者有的学校干脆就没有。当问到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待遇问题时,学校领导也是借该工作的敏感性而不予回答。因此,想要搞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的领导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加大资金的投入。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专业人才匮乏。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学校是很少的,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专门的人才,即便学校也逐渐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但人才的缺乏使工作无法开展,也无法切实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且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另一现象是:职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在所例行的规定都是借鉴本科学校,但实际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教师群体不同于本科院校,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而且,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多于本科院校。因此,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吸取其他国家或本土其他高职院校的经验,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体系,引进对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研究的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能真正的处理和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以往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对象是学生,很少有专门以高职教师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宣传,而且即便有宣传,宣传的途径也比较狭窄,所以不仅要扩大宣传范围,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宣传形式不仅仅用讲授形式,还应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例如学校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到轻松、愉悦,适当减压并能对活动的内容有所体悟。
四、结语
教师是不同于学生的群体,因此学生所适用的心理防护体系并不适合教师,学校需要建立专门以教师为服务对象的组织或体系,其次也要加强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与调节水平。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与对自身心理状况的判断,学会识别压力、客观看待压力,并掌握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压力并不总是消极的,适度的压力能提高人的觉醒水平,增加心理和行为绩效,但过度的压力也会造成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再次,教师要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赢得学校领导、家人、朋友多方面的支持,当压力袭来时,这些支持系统也会帮自己度过艰难的压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