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辅导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及途径

时间:2024-11-10 09:19: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辅导员队伍理论研究水平、注重隐性教育、加强实践体验是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用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用 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方向,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主要由“两课”教师承担,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注重文本逻辑和理论阐释,强调高度政治化和群体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忽视大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容易使学生感到理论乏味,进而产生质疑与疏离,造成大学生的价值实践与“价值文本”不统一;忽视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多变化特点,很难由“文本”转成教育实践;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缺乏情感共鸣,难以触及学生心灵,难以形成有利于价值观沟通的情感基础,价值观教育难以“转识成质”;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利益需求,使价值观教育失去根基和动力;忽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感召力,容易引起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双重人格。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辅导员的核心任务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路径。

一、辅导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

《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承担着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以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日常管理、扶贫帮困、社团活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载体,贴近学生实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体化、大众化、生活化。要靠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靠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凝聚、引领作用,靠典型模范示范辐射作用,靠规范有序的班级管理,靠文明健康的宿舍文化,靠建设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靠主动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靠细致热情的就业服务工作,靠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等一系列措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广为传播,增强理论体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辅导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准确把握大学生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真心实意地激发、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辅导员与大学生容易形成情感相通、心理相容、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了情感上的共鸣,价值信仰和价值规范就会深入人心,就可能达成价值认同。辅导员的气质、风度和道德修养容易被大学生模仿,成为大学生学习的范式;辅导员的价值信念、价值追求能弥补价值观教育的抽象性;辅导员的言行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信度,成为大学生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指导大学生个体发展结合起来

如果教育活动缺乏和自己利益休戚相关的意识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不可ญ能被大学生认同、接受、内化和外显为自觉的践行。大学生发展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接受活动的驱动力,只有把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生发展内在需求相结合,才能收到“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教育实效。辅导员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提高为主要任务,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辅导员最了解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和目的赋予现实性、时代性,充分尊重并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把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个体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大学生自尊、自强、锐意进取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大学生道德规范、品行修养、遵纪守法的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

(三)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注重其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推动创新、促进和谐等社会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陶冶人性、塑造健康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体系。大学生进入了青春期,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带来的障碍与困惑,容易造成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理障碍,这些问题都会使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偏差,甚至产生人格的异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陶冶大学生情操、铸造健康人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人际交往辅导等引导大学生悦纳自己,悦纳社会,培养独立、理性、自为、自尊、自强的人格品质,增强克服困难、承受与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

二、辅导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经

高校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改进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统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一)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辅导员转变

辅导员应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这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使然,也是辅导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鲜明表达。这样的角色责任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染力。

具有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辅导员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真理的影响力,产生信赖感和崇敬感,从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达成理性共识,内化为大学生价值认同。辅导员应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力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辅导员应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结构,保持理论体系创新的开放性,增强理论体系说服力、解释力、论证力;辅导员应该研究如何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众化、生活化。

大学生价值观正由一元走向多元,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正逐步趋向社会生活、趋向实用。辅导员要深入大学生群体,坚持以人为本,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入手,与时俱进,细致研究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分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背后动因,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引导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作出正确选择。

辅导员还要加强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的研究。教育方法和载体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在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有效正向流通。如果教育的方法和载体不被接 ☻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很难达到目的;教育方法和载体得当,就会事半功倍。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积极探索价值观教育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辅导员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平台和手段,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交往沟通功能;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实践的体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移

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渗透的方式影响学生价值选择、调整和规范其行为。它是通过教育者人格、校园物质空间、精神文化、组织制度等对学生以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形式施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是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辐射和感染学生心灵,成为大学生精神上的“导师”,激励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体系。二是努力培养积极的大学生同伴群体和模范榜样群体,以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模范来影响和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三是通过辅导员日常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奖助贷免、生涯规划、学风建设等对大学生施加思想道德品质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四是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物质环境指班级、党团组织场所建设、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环境等,努力使环境达到使用、教育、审美等功能相结合,在相应的情境中,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情感共鸣;文化环境包括班级风气、班级群体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关系、公寓文化氛围等约束和规范、感染和熏陶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和社团管理等规章制度鼓励和提倡什么,禁止和反对什么,都将促进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的心理品质得到正强化。

(三)由理论“灌输”向指导实践转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专业课教育,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它除了价值认知外还有一个价值内化和价值外显的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应该在实践中解释社会变革出现的各种现象,提高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认识水平。辅导员是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创业€创新实践、志愿服务、支教帮贫、社会调查等,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基层、体察民情、熟悉社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使其最终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外化为自觉行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