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4-12-27 06:48: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大学生党员具有大学生群体一员和具备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双重身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紧迫性、必要性。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要不断应用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作为个体,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而作为党组织的一员,他们又ป是大学生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双重属性,那就是既要体现出大学生的属性,又要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他们应该具有更加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他们在广泛学生中应该起到旗帜标杆的模范带头作用。

全新时代背景

新时期,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更深度的冲击,文化冲突的影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网络“信息霸权”、“信息垃圾”、“信息诈骗”等对学生党员产生不可低估的不良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变动,社会结构深入调整,多元价值观盛行,一定程度造成了学生党员思想困惑、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社会出现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等现象,部分学生党员对改革中的“阵痛”理解不深,导致道德失范、信仰危机。高等教育目标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政治素质是否过硬是有用人才的核心内容。因此,着眼于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注重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多样性、自主性、前瞻性和主导性,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的思考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新的时代背景给我国高校当前的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我国高校已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有待进一步解决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指导现实困惑的质量不高,满足多元需求能力不足等。

教育理念、原则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行动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其理念的先进性、规律的特殊性、原则的普适性。针对以上问题,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要有所创新。

(1)要根据学生党员实际,在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规律、认同规律、实践规律,使学生党员从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去认同、接纳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引导,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发掘情感因素,增进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接纳;分析其理想信念特点,促进对其的信念引导;侧重理论教育与行为指导的知行合一,推进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喜闻乐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主动反思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2)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由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受教育者,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应始终以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确保大学生对这一教育的认同接受,这是充分发挥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消除受教育者逆反心理,增强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关键。其中,要处理好以下几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理论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论教育要深入彻底,以理服人,情感教育要积极深入,以情感人,在两者契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二是要处理好言传与身教之间的关系,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价值引导的主力,也要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力量,价值引导与实践影响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三是要处理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

(3)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灌输与实践的体验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个过程中必须包含的两个方面,但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侧重教育工作者既以教育者的身份又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把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道德观念转化为大学生具体可感、可知、可得的生活的具体实践。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党员的许多思想问题与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能否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程度如何,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效果。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4)育人过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上要始终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一是要坚持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贯穿其中,不仅让学生知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历史衍变过程,更要让学生懂得党的新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真理性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把学生关系的焦点问题、时事政治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在思考国家决策、重大社会事件的同时适时加以引导,达到新的认识与认同;二是要坚持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的与时俱进。侧重传统的理论灌输已经很难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达到有效认同与内化,新形势下更要注重熏陶感染法,不仅注重系统化的显性教育,还要更加注重多样化的隐性教育。此外,还要注重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教育内容更加直观,进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方法探索

(1)丰富教育内容,深层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例如,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以民本主义、民贵君轻等思想。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时代¡精神,更易于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2)重视榜样力量,大力度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激励。好的榜样能催人上进,坏的榜样能使人踏上歧途,引导学生党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他们中间树立优秀的榜样。榜样的选取有两类:一类是社会榜样,如每年的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一类是学生群体中的榜样。更注重树立学生群体中的优秀榜样,身边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更容易促进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情感要素的有效整合。

(3)开辟网络阵地,全方位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网络为当代高校有效开展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高校应该尝试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开设网上课堂,举办网上价值观教育主题文化活动,建立网上虚拟实践基地等。

(4)创新党团工作,长效型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党团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高校在党团工作中同样应进行创新,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一是要坚持入党前培养与入党后培养相结合;二要发挥共青团ด的作用,在抓好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同时不断发挥学校广大共青团和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第三,学校团委要强化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来充分发挥它们的组织优势与人才优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