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5-01-13 20:39: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这给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教育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诚信

College Graduates' Integrity Analysis and Solutions

CHEN Ronggui, LUO D☣e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continue to increas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process, the phenomenon of bad faith gradually exposed, which gives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Therefore,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educational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tegrity

0 引言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1)双向推荐表造假。迫于就业压力,一些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填写双向推荐表时弄虚作假。没有担任过班干部,或没有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奖学金等的,也在“在校期间担任的主要职务情况”、“奖惩情况”栏目里填写曾担任班干部,或是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奖学金等虚假信息。

(2)个人简历造假。有些毕业生为了增加自己大学学习的含金量,提升就业竞争的机会,不惜在简历里造假,虚构自己参加过何种实践、竞赛等,而这些用人单位往往很难去核实。

(3)成绩单造假。成绩单造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修改成绩,另一种就是成绩单往往体现的是每门课程学生所修最高成绩,不能体现是否是补考或重修成绩,后一种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高校为学生就业考虑,但会造成用人单位不能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4)面试时造假。主要体现为学生面试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面对自己中意的岗位面试时,往往不如实回答,或者刻意夸大自身能力,让用人单位觉得自己有能力,完全能胜任岗位要求。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整体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不诚信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社会违法成本低等等。大学生也是社会人,也有其社会属性。当然,社会生存压力大,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一个因素。

2.2 学校诚信教育和评价、制约体系不健全

高校承担着育人的任务,诚信教育也是高校育人的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还是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对诚信教育主要还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进行,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且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往往平时事务性工作也很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计划地做好诚信教育。另一方面,目前比较普遍的,高校对诚信的评价和制约体系也很不健全,“没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诚信考评机制,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保障,也使得学生诚信意웃识不强。”③诚信教育仅停留在教上▼明显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规范和制度制约,否则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学校里造成的不诚信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往往这种行为会带到工作中去。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前,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就业指导类课程,但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往往更多的是重视就业择业技巧的教育,而轻视对学生进行就业诚信教育。

2.3 就业压力大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高达750万人。迫于形势和就业工作考核需要,高校往往给毕业生过度传递就业压力大的形势,而对求职岗位分析、人职匹配、职业发展前景等的教育重视不够。且在求职初期,部分学生认为有单位愿意签就随便先签了,等到了单位后发现岗位不能满足自身发展,或者薪资待遇不如意,又随便毁约。

2.4 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科学

一些用人单位对招聘的岗位没有起码的摸底调查,单位人事部门对本单位用工部门的用工需求信息掌握不详细,导致在招聘时只要求相关专业毕业,学历越高越好,不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进而又造成部分招聘来的毕业生不适应具体岗位需求,不能发挥其专长。也有一些用人单位,没有帮助新进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招进来只管用,不管发展,久而久之,违背了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造成毕业生毁约离职。

3 高校毕业生诚信问题的解决策略

诚信是道德的底线,是社会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古语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社会、企业、高校应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暴露的诚信问题,要群策群力,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

3.1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政府要注重研究制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要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使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道德准则。国家提出要依法治国,同样,诚信问题除了要在道德层面进行教育,同样,也要依法治理,要完善和加强有关诚信的法律建设,维护诚信教育和建设的成果。要细化措施和举措,引导和规范公民行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管、制约和惩戒,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2 加强诚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毕业生的质量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层次。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没有诚信成才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各年级的诚信教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注重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和平时日常教育相结合的诚信教育模式。针对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特点,要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纪校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要完善学校层面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戒。要积极树立和宣传诚信榜样,在大学生中行成“知榜样、学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要明确教育学生,人无信,寸步难行,更难在社会立足。

要注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注重实效,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求职观和择业观,不能麻웃木求职。高校不要一味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忽视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度高不高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诚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匹配,毕业生就业后稳定性就不高,必然毁约的几率就高。高校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反过来,也有利于降低毕业生就业后因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率不高而造成的离职率。

3.3 规范招聘和用工行为,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用人单位要规范招聘工作,在人才招聘上,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和要求,要明确要招聘岗位的职责及职权,不盲目招聘。同时,在毕业生入职后,用人单位对入职新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对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虚假宣传和承诺,求职人员要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监管单位也要加强监管和取证,予以惩罚,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

3.4 客观认清两方面形势,增强法律意识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认知自己,另外要认清就业大环境,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和岗位竞争力,而不是靠提供虚假信息等来获取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在签约时,要充分了解单位和岗位,不能盲目签约,后又随意毁约。

高校毕业生还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合理择定就业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真正解决就业诚信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是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递增后,逐渐暴露出来的,“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④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学生缺一不可。

注释

① 石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2-23.

③ 王李明.武汉地区部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④ 唐雪雷,孙永义.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3):149-15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