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整理中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式,分析了宅基地整治中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并不了解宅基地整治相关政策,缺乏参与宅基地整治项目的途径;农民比较关心整治中补偿标准与安置方式,普遍认为现行补偿标准偏低,希望能集中安置;影响农民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安置地址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及住房情况,其♀中家庭经济状况是主要因素。
[关键词] 宅基地整理;农民意愿;江苏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逐渐走出农村,到城镇、城市里去工作和生活,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导致农村的很多房屋、宅基地被闲置,农村的人均占地面积不断增加。相反,在城镇中,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为了能够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的矛盾,优化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整治农村宅基地十分必要[1]。在宅基地整治的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十分重要,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才能顺利地进行宅基地整治。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实地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宅基地整治中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农民满意度,实现整治顺利推进的策略建议。
1 调研方法
2 宅基地整治中农民意愿分析
2.1 对宅基地整治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对于宅基地整治中的一些相关的政策,大多数的农民表示他们并不了解,部分农民对相关的政策有大概的了解,只有极少数的农民非常了解宅基地整治的政策。虽然大多数的农民不了解宅基地整治的政策,但是一半以上参与调查的农民是希望进行宅基地整治的。主要是他们希望宅基地整治后能够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从而改善目前的生活环境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拆迁补偿。不希望进行宅基地整治的农民所担心的主要是以后的生活成本会上升,从而增加生活的压力。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不想搬到其他的地方住。
2.2 宅基地整治中补偿因素
2.3 宅基地整治中安置的关注点
2.3.1 安置方式及选址
在四种安置方式,即“货币安置”、“集中安置”、“就近安置”、“零星安置”中,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希望能集中安置。农村本来就基本是以村落形式聚居的,一个村里的每户人家都或多或少相互之间有一些关系,显然集中安置的方式更适合农民们的要求。不改变原来的生活圈还能换个居住的新环境。当然也有农民更愿意选择货币安置,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
由于农村的土地基本被承包出去,农民的经济来源也不靠农业收入了,主要收入来源是其他的非农业收入,所以在选址上并没有太多农民关注是否离承包地近,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问题。相反,比较受关注的是安置地址是否方便就业、是否方便子女上学。
2.3.2 安置房问题
当被问及有关于安置房的问题上最关注的方面,最受农民关注的是安置房的产权问题,占37.8%。还比较受关注的是安置房的户型及面积和安置房的建筑质量问题,分别占了29.27%和26.83%。只有部分的农民最关注安置房的楼层问题,仅仅占了6.1%。
2.3.3 安置到城镇后担心的问题
在被问及如果安置到城镇,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将近一半的农民选择的是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一点在问及宅基地整治后,生活成本是否上升时已经得到证实,有86.27%的农民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但是有83.33%的农民可以接受生活成本的上升。另外也有人担心生活方式的改变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收入来源的不确定可能会增加经济压力,还担心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给以后的生活造成困扰。
在采访中还可以看出,在安置到城镇以后,很多农民都希望可以优先获得门面房的使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希望政府能把他们安置到附近的企业,毕竟有了工作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2.4 宅基地整治项目中农民参与方式
根据我们所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农民对宅基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参与方式。将近一半的农民没有具体的途径参与这个项目。也有些村民是集中意见再反馈给村干部的。只有少部分农民参与了村委会定期召开的听证会来发表意见和受到官员定期的走访来发表意见。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出了非常不健全的公共参与机制,农民利益的保障监督机制也十分缺乏。这也导致农民对宅基地整治项目的评分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民认为本地宅基地整治项目是不合格的。 3 宅基地整治中农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农民的年龄及认知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难看出,✍年龄越大的农民,越是不愿意搬迁,他们安土重迁,不想离开生活里一辈子的地方,也没有精力再去重新安置出一个新的家来[2]。在文化水平上,文化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能更快地接受宅基地整治。受过教育的对宅基地整治的认知程度相对来说较高,也更愿意去了解相关的政策和项目的进展情况。这就便于整治项目工作的展开。
3.2 安置地址的环境
安置地址的环境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农户对搬迁的意愿,从调查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了,有60%的农民希望愿意搬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所以安置的选址就显得十分重要。选址要比农民现有居住地相对较好的环境、基础设施等,交通也要比之便捷,从而吸引农民自愿的参与宅基地整治,这有利于顺利开展宅基地整治工作。
3.3 家庭经济状况及住房情况
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对宅基地整治的意愿比收入低的家庭来得强烈,因为有扎实的经济基础,也更愿意改善当前的居住环境。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家庭来说,搬迁后的新房的建设所产生的费用和以后生活成本的提高是非常大的经济负担,如果同意搬迁,原有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他们更愿意维持现有的生活状况。
住房情况对农民意愿也产生直接的影响,房屋修建的时间越长,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就越是高。时间久的房屋显得旧,农民对此不满意想要修建条件更好的新房,但是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修建新的房屋,对于他们来说,宅基地整治就是一个机会,拆掉旧的房屋获得一定的补偿款可以用来修建新的房屋。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户的农村的房屋及院子周边土地总共有很大一部分面积的土地,有些人家就住宅面积就很大,十分宽敞。但是如果参与了宅基地整治,新房的面积就大大缩水了。这样农户参与的意愿就降低了。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式,分析了宅基地整治中农民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并不了解宅基地整治相关政策,缺乏参与宅基地整治项目的途径;农民比较关心整治中补偿标准与安置方式,普遍认为现行补偿标准偏低,希望能集中安置;影响农民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民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安置地址的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及住房情况ต,其中家庭经济状况是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同时政府加强宣传力度,让农民对宅基地整治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对宅基地 ヅ进行合理利用与整治的必要性,也让农民了解到进行整治后会对他们带来的利益。在宣传的基础上加强给整治地区的农民的补贴和赔偿。
第二,在宅基地整治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坚持自愿原则,坚决杜绝强制性拆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成本,适当的降低拆迁成本并对经济实在困难的农民提供一定的补助。
第三,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
二、第三产业。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民失去土地带来的损失,也让农民在参与宅基地整治后的经济收入来源有了保障。农民收入的保障更加推动了宅基地整治工作的进行。
第四,建立监督机制来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保证宅基地整治的每个与农民利益相关的环节都合理有效的运行,必要时可以对关键的内容实施硬性规定,为农民利益提供保障[3]。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失去土地就会失去安全感,为他们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就像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从而可以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宅基地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