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能力本位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12-26 01:13:0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0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又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由于课程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特殊要求,使所有年龄较小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时时要涉及到机械制图知识,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素质,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然后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科目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生入校学习专业课前的基础课,又是学生从事职业岗位终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何在有限时间使学生具有一般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读识与绘制能力,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与职业能力,始终是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课题。

1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制约因素

作为一门机械类的基础课,《机械制图》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各类层次教育中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涌现。但所有关于课程的改革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教学环境、主客体等一系列历史客现条件。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系中系统性强、由浅入深。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方面虽然重点强调但多限于理论课堂,实体运用及实践教学环节太少;由于我国近二十年来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有整体下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职教育面临新的社会需求。

1.1传统课程体系的制约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重视学科系统性。一般有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修内容主要有: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②常用尺规绘图工具,③常用几何图形画法;

投影基♥础:①正投影法和视图,②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③基本体,④轴测投影,⑤组合体;

机械制♋图:①图样画法,②标准件,③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④零件图,⑤装配图。

选修内容主要是钣金展开图、焊接图和管路图,以及第三角视图和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等。

在这种体系中,从点、线、面的投影到基本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循序渐进,教材中对于截交线、相贯线、各种剖视图等较深的内容占据了较大篇幅。一些中职教材甚至成为专。科教材的缩减版,内容体系沿用本科的学科式体系,根本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实际需求。教材中真正涉及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和工程实际的零件图、装配图一带而过,《习题集》中相关练习题很少。这种重基础、轻技能虎头蛇尾的教学,使很多学生学完《机械制图》依然不会看图、画图。一些学校也增加了制图测绘的实践性训练内容,由于训练内容、手段以及时间的局限等,学生设计的一些作品在视图布局、结构表达、技术标注等方面均有缺欠。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原有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由于没有结合学生职业岗位,其针对性不强,已不适应我国目前中职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中职技能人材的要求。

1.2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制约

传统的《机械制图》主要以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所限,教师上课需带教学挂图或提前在黑板上画出课堂图例,学生在多数情况下看不到图样的绘画过程,对于简单形状的实体可辅以实体模型,但对于投影原理、剖视图、装配图等内容则显得缺乏更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我国教育文化沿袭下来的学堂式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注入式教学一直是我国教学的主流形式,在教育资源匮乏时期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但这种讲的多而练的少、缺乏教师与学生互动,没有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不能接受。另外,中职实训教学条件不够充分,也使《机械制图》教学长期处在闭门造车的状况。

尽管教师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但我国的现实是绝大部分中职《机械制图》任课教师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把一门应用性课程完全按照普通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的方法来教,具体说,许多教师擅长于在黑板上对投影理论不吝课时的大讲特讲,但对于图样上表达的实体结构特征与加工工艺性、图样上技术条件的标注与解读却是一知半解,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知识面窄、工程实践应力能力不足是我国中职《机械制图》教师队伍的现实。

1.3中职教育发展及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影响

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各类受教育的机会,我国平均入学率大幅增长。而我国的中职教育目前己完全呈现开放式。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整体有所下降也是不争的现实。这也是从事中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专业教学与专业建设者们必须清醒认识和认真研究对待的课题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我国对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对于制造业而言,新的人才需求要达到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按照劳动部推行的就业岗位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取得相应岗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逐步取代了原来以单纯的学历证书作为就业的准入制度。因此,在强调能力的新型人才准入制度下,《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学科模式与体系必然制约教学质量。

2建立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是使学员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首先要打破原有学科型的课程知识体系,而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本地及沿海发达地区多家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对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的实际回访,确立了《机械制图》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

2.1课程的能力目标

基于能力本位《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按照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正投影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机械制图及其相关标准的规定,了解和掌握机械类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即具有国标运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技能目标:经过理论课的系统学习、以及作业与课程实训相结合,能绘制和识读一般复杂程度零件图样。具有绘图和识读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其它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将注意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

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

自学及接受继续教育能力。

2.2课程体系结构重构

根据中职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特点,在课程体系结构重组上应该侧重于以识图为主,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原则。重构课程体系以打破原有系列化构架,精化教学内容。如:课程原有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三部分和计算机绘图部分,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本着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例如轴测图只简单介绍正等测图,在投影基础知识中以基本体和组合体投影为主,而组合体投影中对截交线和相贯线又只作概念性了解,不进行作图训练。对有关测量与检测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理论性强的内容直接删减。保证基础部分为制图部分打下良好基础。考虑到中职学生上岗多数以加工为主,因此把装配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内容是装配图的基本知识,选修模块是针对职业岗位从事装配工种的必修内容,而从事加工岗位的学生可免修这一模块。对一些难点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组合,形成知识体系。例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采用国标示例表格并结合简单表面加工工艺作为分别作为子体系,方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获得较好识读能力。

在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工作情境创建、实体模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均体现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对于图样中涉及简单的车、钻、螺纹及锥面加工等初步工艺知识增补到新的课程体系中。我校《机械制图》课程总计120学时,原有课程体系½中除一周测绘外,其余全部为理论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是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徒手绘图12学时,计算机绘图8学时,组合体模型装拆与测绘20学时,穿插性生产现场的工艺实习总计10学时等,在总学时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

3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能力本位下的课程教学是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围绕中职生看图为主的能力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打破学堂式教学模式,除了破除原来的课程学科系统性外,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相应的单元能力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以下改革。

3.1所有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尽量可视化

对于年龄尚小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机械制图课程的空间想像能力始终是个难点。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ฝ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而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可视化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技能要求。为了从繁琐的投影理论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尽可能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和绘图过程;运用模型展示直观立体,给学生想象空间;带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掌握各种机械的使用原理,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训练并掌握识读和绘制图样的技能。

3.2课堂练习中的项目法和小组工作法运用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接受知识相对较慢,因此教学手段越直观越简便,其教学效果会越好。为此,在教学中把按能力目标为体系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个项目任务上,通过项目引出课题,介绍工作内容,完成项目,例如制作一个零件作为一个项目,测绘零件图为该项目下若干子项目之一,通过子项目的实施组织一堂具有真实情境的实践训练型教学课。若能将整个项目完成则使教学更贴近应用,其教学效果更佳。

为了有效利用学时,避免学生在有畏难情绪的情况下进入被动学习模式,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运用小组工作法,即把全班分为若干个组,每组有自己的项目,共同形成团队工作模式,通过扩大学生交流及教学互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较强的作用。

3.3制图训练全程学制不间断

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借鉴远洋船员培养的外语全程学制不断线模式。对于中职培养出来的中级操作工而言,快速准确的图纸识读能力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必备基本能力。为此,在课程教学周期内多安排随堂练习,练习的题目形式是多种多样,例如简单实物的快速测试、图形缺线漏线查补、从装配图中测画零件图等。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查阅资料任务例如:上网查找各种机械类工厂的图纸,查阅各种制图的标准、基本规定和产品量技术规范等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在课程进行中以及课程结束后的任何时间均可举办校园制图大赛。

4教学效果与评价

经过三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对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兴趣、《机械制图》课程平均成绩、岗位技能证一次通过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制图识读能力的满意率等方面作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往中职学生入校后最有兴趣的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感到最难学的课程就是《机械制图》,通过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改革尝试,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来的67%到现在的93%,课程平均成绩提高了11%,岗位技能证一次通过率提高了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制图识读能力的满意率达到91%。

应该说明的是,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是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应是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由于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相对的复杂性,使教学评价也要从旧的单一化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内容与组织形式,选择灵活、科学、简便且能体现能力的评价模式。例如在小组工作法中,则是通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现场考察来评价,而一些技能性强的项目内容则是通过演示与实操的完成质量来评价,由于《机械制图》课程本身的特点所致,在画法几何与制图两大块方面,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能力体现,这也是教师在全面的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应与社会评价系统相衔接,为适应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新形势,职业院校纷纷推行双证制。为此在课程评价目标中引入了社会评价因素,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结语

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改革顺应了社会对中职人材的要求,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一系列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中职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教学过程将越来越项目化、现场化、综合化。其中,教师的素质、知识面的广度、专业知识与技能、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等,是实施能力本位教学的关键因素。在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职教思潮渐行的今天,能力本位的阿基本思想对于中职教育仍有借鉴。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