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认知态度与政策建议
摘 要:近些年来,通过网络平台对腐败现象的检举、曝光,激发了民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也使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了惩处。网络反腐对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无疑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社会各界对网络反腐的质疑不断。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弄清作为网络反腐的相对方领导干部和普通网民(这里特指非领导干部网民)如何看待网络反腐及相关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作用及有效治理网络反腐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无裨益。
关键词:网络反腐;认知态度;调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反腐是广大网民配合政府相关反腐部门,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多方协作对公共权力进行的外在舆论监督,是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的一种新型方法和手段。中国官方网络反腐始于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通的网络举报平台,民间反腐网站则始建于同年10月。网络反腐面世以来,不少政府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被网络举报,引起网民“围观”和社会关注,最后遭到有关部门查处。诚然,网络反腐也存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一些负面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作为网络反腐的两个相对方――政府领导干部和普通网民如何看待网络反腐及相关问题作些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调查总体情况
1.调查时间及样本构成
2.抽样方法及资料分析方法
采取了判断抽样与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取这两种非概率抽样方法,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网民,总量的确定都非常困难。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在样本抽取时设置了一定的标准。领导干部抽取的主要标准为其在组织层级中的级别。省部级干部由于难以取得样本数据,加之网络反腐中涉及到的省部级干部比较少,所以舍去;处级干部样本最多,是因为处级干部在中国政权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往往掌握一定的实权,实证研究也表明处级干部被网络曝光
作者简介:肖扬伟,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成都 610064),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讲师(井冈山 343600)。
而遭查处的比例正在增加;①其余样本则抽取了部分厅局级干部和科级及以下干部。抽取的次要标准为地域:37名厅级干部来自于全国各地市和中央部委;在处级干部抽取过程中,选择了49名宁夏自治区处级干部作为西部地区样本,34名江苏省徐州市处级干部作为东部地区样本。
普通网民抽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因为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7月,中国10―40岁的网民占到总数的78.6%)。所以在样本选取上侧重于年轻群体,如大中学生、青年工作者等。另外,样本在地域น上涵盖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四川等地。本文试图利用SPSS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和描述。
二、调查发现
1.互联网使用情况
2.对腐败现象的认知
4.网络举报动机与方式选择
5.网络反腐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3♋5.9%的领导干部和35.9%的普通网民认为“大量网民的关注造成的舆论压力”是网络反腐取得成功的首要原因。舆论往往代表的是民意。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网络监督是“体制外”的监督,是一种“软监督”,“曝光一个抓一个”“微博猛料公开,贪官应声下台”这些话语表明了网络反腐的威力。毫无疑问,单单网络本身并不具有“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威慑力,要把贪官拉下马,必须由反腐机构跟进调查,没有这个关键的介入查证的过程,网络反腐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调查中,22.9%的普通网民和32.5%的领导干部都认识到“政府相关部门或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是网络反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其中,领导干部因其自身位居政府部门往往认为政府所起的作用要更大。造成这种“舆论比反腐机构还要厉害”的假象的原因,是“我们今天渲染网络反腐影响如何巨大、收效如何迅速似乎多了一点,披露反腐机构如何重视网上舆情搜集分析,如何依法受理、调查、处理案件,如何各司其职取得反腐最大效果的过程则少了一点”⑥。对于为什么其他的网络反腐没有成功,领导干部和普通网民的认识基本一致,28.3%的领导干部和33.2%的普通网民都认为“网络上大量其他信息将其淹没”,另外的原因还包括其他媒体未跟进报道和案例本身不够震撼、标题不够吸引人等。
6.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分析
7.网络治理相关问题分析
网络反腐蓬勃兴起的同时,不少学者亦表达了相当的隐忧,比如有学者提出,网络反腐的运行障碍表现为“社会心态失衡阻碍网络反腐的常态化;官民互动机制不畅阻碍网络反腐的制度化;网络反腐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阻碍网络反腐的长效化;网络社会管理滞后阻碍网络反腐的法治化”⑨等四个方面。调查发现,很多领导干部和普通网民都对网络反腐有了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认识,73.1%的领导干部和69.8%的普通网民认为网络反腐会像国外一样趋于理性,19.9%的领导干部和16.7%的普通网民对网络反腐持乐观态度,认为网络反腐会继续像现在一样“红火”下去。网络反腐能否与制度反腐有机衔接,成为网络反腐发展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而正如学者所言:“说到底,网络只是一种工具,网络反腐若不能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则现有的网络反腐模式将难以持续。”⑩
三、若干政策建议
1.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手段打击贪腐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败工作提到新的高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断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央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央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当前要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透明政府,建设好网络投诉平台,积极应对网络舆情,保护群众参与惩治腐败的热情,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最大程度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2.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机制,打击网络反腐中的不法行为
诚然,网络反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其天然的缺陷决定了网络反腐若要健康地走下去,必✞定要倚靠法律的支撑。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网络上的造谣诽谤、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当前,我国网络立法还非常滞后,还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法规,现存的网络管理立法档次不高,细化程度不够,已有的法律规范向网络空间延伸不够。完善我国的网络法规体系,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现有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进行分类厘清,积极制定网络空间管理和网络反腐等方面的新法律,诸如国家层面的《网络管理法》《网络监察法》等;另一方面,要对适用于网络空间的法律作出适当的司法解释。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发力才有可能在短期内使我国的网络法规体系完善起来,才能形成“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网络生活新格局。
3.正确引导网络反腐朝着与制度反腐相耦合的方向发展
4.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是特殊的媒介受众,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介信息的重要发布者。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各种新媒体的兴起,民众通过网络等手段对政府和领导干部个人进行监督会越来越多,领导干部在媒体的监督下工作也成为一种常态。因此,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提高与更好地开展工作、维护政府形象乃至维护社会稳定都存在内在联系。当前,不少领导干部的“雷语”“雷行”一方面与其官本位思想有关,另一方面还在于其媒介素养的缺失。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首先要充分认识媒体的社会功能,认识到媒体不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公共管理的工具、社情民声的通道、官民互通的桥梁。其次要抛却传统与媒体打交道的不正确态度,改变过去“躲”“封”“吵”“抓”“告”“怨”等行为和做法。要积极构建政府与媒介在社会管理中的合作共赢关系,政府既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又要接受媒体对政府的监督;既要通过媒体了解民声民意,又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既要推动媒体产业的发展,又要避免媒体市场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再次要积极学习媒介知识,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可通过约请相关专家、一线新闻工作者、新闻发言人等作专题辅导、办新闻媒介培训班等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认知和应对能力。
注释
②杨金卫:《网络:一种新的反腐利器》,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5―86页。
④尚建宝:《“网络反腐热”的冷思考》,《领导科学》2010年第8期。
⑥魏永征、傅晨琦:《从“表叔局长”落马到“不雅书记”垮台――论网络反腐的功能定位》,《新闻记者》2013年第4期。
⑦袁军等:《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提高途径》,ฒ《现代传播》2009年第5期。
⑧肖扬伟:《网络反腐:缘起、问题与破解》,《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⑨曾艳、李德虎:《网络反腐的形成机理、运行障碍及规制进路》,《求实》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