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时间:2024-12-26 00:32: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镜。高校大学生是当前网络群体的重要参与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从现实社会延伸到网络的虚拟世界。所以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探索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并对其引导机制进行研究,这对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一)网络舆情的正效应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便利,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由此也体现出其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们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过程,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产生正面、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正面的网络舆情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文化的体现。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坚信正确的舆论导向,并规范自身的行为。从网络信息认知方式来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搜寻功能有较高的认知。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能够扩展自身的信息来源,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网络舆论还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汇总意见,发现问题,疏导矛盾,化解不良情绪,成为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

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部分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内容的庞杂性以及论点的分散性都对监督和引导工作的展开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网络舆情的主体对现实舆论或意见表达的不畅,尤其是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或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偏离主流思想的现象。这种偏离现象容易影响权威和主流思想,表现在学生的负面情绪往往通过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放大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将由于个人原因或个别不妥当行为而导致的猜忌展示出来,发泄个人情绪,转载一些与真实性和客观性存在偏差的热点问题,发表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负责任的言论,散布一些片面ฎ的、偏激的、带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的论调。毋庸置疑,一旦这些言论形成网络舆情,这些不良信息必定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极易模糊他们的价值判断。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分为不够重视,投入较少;方式单一,限制过多;组织欠缺,机制滞后这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1)不够重视,投入较少。

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还不够重视,是导致高校网络负面言论爆棚的主要原因。很多高校空设“心理咨询室”,而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高校学生疏解心理压力,甚至许多高校从未设立过类似机构来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这为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消极事件埋下了隐患。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体现的阶段,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这种人格禁不起挫折,报复心强。但像马加爵那样指向外部的还是极少数,更多地会指向内部,如自杀、自残等。大学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分数,应该出台一套辅导计划来帮助他们意识到大学和中学的不同。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如果缺乏这样的教育,一旦碰到不如意,反社会性就会增强,进而易于在网络上发表负面言论,造成负面影响。

(2)方式单一,限制过多。

现如今,互联网ค走进千家万户,新兴网络媒体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发达。可是网络引导机制却显得单一、乏力。在2005年复旦日月光华、西交兵马俑、上交饮水思源、南大小百合、北大未名等各大高校网站先后发布网站实名制通知,在事情发生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兄弟院校学生、海外学生等的不满,许多人发帖关注事情的进展。高校BBS“实名制”的出台早在2004下半年就已经有过较为明确的政策提示。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即“17号文件”)中,已经使用了网络“实名制”一词,并明确指出:“高校校园网BBS是校内网络用户信息交流的平台,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要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对有害信息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有明确规定:“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加强校园BBS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许多高校学生感叹:这次事件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计。关闭校外IP,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网站论坛,但也因此,限制了校外学者、国外学者人才等等在论坛上发表新作、发起讨论以及发布资源。

(3)组织欠缺,机制滞后。

在高校网络舆情方面,至今国家还没有实现“专人专管”,在发生许多问题后,只能采用强制的措施补救。这样就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产生了滞后性,也失去了对问题治理的最佳时机。在有些问题上,没有及时的正确引导,使得问题发生的质变,从好的一面转向了坏的一面。日本在钓鱼岛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践踏,激起了国内的反日高潮,游行、抵制购买日货等成了公民表达爱国情结的重要途径。2012年,各地纷纷爆发反日游行,公民的爱国之心再次得以集中体现,民间的反日情绪是国家层面的坚强后盾,全民一心才能更好的维护主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反日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少数人借反日之机大肆毁坏同胞的财物,屡屡将游行变成了“打、砸、烧”,趁机发泄心中的不满,将爱国情结引入歧途。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不能苛求群众都是理性的。但是,反日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借机撒野。9月15日,古城西安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但是在少数人的煽动下,游行开始变味,据网友现场上传照片显示,西安游行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打、砸、烧”的恶性行为,多位市民驾驶的日系车被砸碎、掀翻乃至烧毁,甚至有些酒店、商场都未能幸免。据微博显示,其它城市如长沙也发生了类似情况。本是宣示爱国的游行变了味,而这些游行者正是✿通过网络平台聚集起来,先是由网络发帖声讨,逐渐演变为违背社会和谐的“动乱”的。如果事件的萌芽阶段,有良好的网络引导机制进行正确的引导,网民的情绪得以适当的抒发,就不会发生此次事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