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成效小节当中育能力

时间:2024-12-26 11:56: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于“细节”,古人就有“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精辟论断,现今也有“细节决定成败”的成功格言。细节虽小,但意义重大,有“积一勺以成江河,垒微尘以成峻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至理名言予以论证;也有《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中“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的观点予以解读;更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智慧、见魅力……”的教学经验予以见证。

教学细节,不是对教学的统筹兼顾,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入眼的、极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却充满思辨和灵性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中下功夫,这些教学细节在平常中蕴含着智慧,在简单中孕育着深刻,关注了这些“细枝末节”,就可以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利用了这些“细小环节”,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堂导入中的细节:激发兴趣,培育✔注意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教学之初,教师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在课堂导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打造导入细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高效学习奠基。

1.导语要精彩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就像磁铁,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导语必须精心设计,力求洋溢深情,富于感染力。

同样一篇课文《爱莲说》,一位老师导入时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入题。课后她埋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却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导入问题;相反,另一位老师在导入时配以精美的语言:“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正因为爱花,诗人们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赞美花,梅花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牡丹是‘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杏花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精美的导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让学生收获美的享受。

2.导入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何来?从学生的好奇心而来。教育学要求我们利用好奇心这种心理常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必须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性,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再好的方法、再美的导语,时间一久学生也会腻味。所以,我们老师在导入时要时不时创造插曲,制造意外,打造精彩,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郁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求知若渴的状态下实现主动学习。

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我在转身开多媒体时,听见下面有学生小声说:“老师背影好美呀!”我灵机一动,没有采用原定的导入方案,而是微笑着说:“刚才有学生说我的背影很美,现在请大家就来说说老师的背影。好不好?”临机应变的导入让学生耳目一新,也让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得以舒缓,开始七嘴八舌地描绘老师的背影。趁学生兴趣正浓,这样引导:“有个人,也写背影,咱们与他比较一下,谁的背影写得好。好不好?”在一片“好的”声中,学生进入了探索比较的学习之中,其效果远胜于在别班的预设导入。

二、问题教学中的细节:巧解疑惑,培育思维力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未知的好引子,任何精彩的教学案例,起点就在一问。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上实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问题教学并非一问到底,也并非有问则优,问题也要问在关键的细微处,解决在关键的小细节中。

1.百思不得其解,巧追问

多数老师都认为师生之间的问与答是一种互动,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其实,老师、学生一问一答,看似和谐融洽,实际学生从中没有多少收获,久而久之,肤浅乏味的问题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使问题导学适得其反。所以,老师的追问要追在“学生自学后百思不得其解”处,这时候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渴求知识的欲望达到顶峰,老师在这关键的细微处进行“巧问”拨思,会让学生纠结的思维受到启迪,使他们豁然开朗,思维能力也能得以培养。

比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这课时,学生一时间不能理解“山”“海”的寓意,这首小诗不能深入学生心中,在学生苦苦思索不得要领之际,我及时启迪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收获了一次巡回递进思维的喜悦:

“想看到海,海就是你前行的什么?”

“目标。”

“那中间的山,属于我要看到海过程中的什么?”

“障碍、困难、挫折……”

“那我们要看到海,对山的态度应该是……”

“翻越、征服、克服、奋斗、坚持……”

“那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告诉我们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永远牢记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2.百家争鸣,合解疑

对于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多数老师急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疑问大讲特讲,看似学生得以“醍醐灌顶”,实则还是不懂。科学研究表明,听来的不如看来的,看来的不如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有困惑的细节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疑难。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유充分对问题进行研究,加深理解,并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张扬个性,绽放异彩,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能力。 在《济南的冬天》一课中,学生就“哪一个词语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争得不可开交,弄得课堂有些混乱。我让学生安静下来,说:“现在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词语,并要说明为什么这个词语最适合。”后面的学习热烈而有序,学生不仅通过对词语的诠释对济南的冬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中认识到“有争执要心平气和,以理争辩,才能提高沟通能力,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道⌚理。

三、点拨引导中的细节:拓展知识,培育创新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其中难免有不和谐的意外发生,这些意外就是教学中的细节,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非预设性的生成,处理得当,课堂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离题万里”善拓展

在教学中,总会出现学生“离题万里”的现象,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完成。此时,教师应该凭借对教学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跑题”这一意外,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因势利导、巧妙拨引,就能化意外为拓展,化尴尬为创设,帮助学生从另一层面理解课文,还能从中锻炼发散思维。

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作者由雄壮的腰鼓联想到落日、大旗等雄壮豪迈的景物,给人以凛然壮观的感觉,你联想到了哪些景物、场面?”学生的回答层出不穷“火山喷发”“奔腾咆哮的黄河一泻千里”“地震时地动山摇”“开国大典”“解放战争”“北平无战事”……学生的回答越跑越远,脱,离了教学的本意,老师一筹莫展,只能强行将学生扭回到讨论的问题中,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同样在另一堂课中,另一位老师以同样的语言进行引导后,学生的回答跑到“五四运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方向,老师及时给学生的“跑题”内容高度概括:“从同学们所列举的历史中,可见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难和痛苦,经受了失败与成功、失望与希望的交替,终于走过了迷惘,走过了苦难,走进了今天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由此可见安塞腰鼓声中蕴含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华民族的苦苦求索,不屈抗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的幸福呐喊。”因势利导的拓展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锻炼。

2.“意外错误”巧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到相应的变动。”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索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见解。面对错误这一细节,教师要好好把握,对学生的错误或进行善诱利导,或组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深刻分析,通过自己的论证明辨是非,洞察秋毫,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并从中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学习《散步》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析“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的意思是什么?一学生回答说:“作者还年轻,死不了。”引起学生一片哄笑,我并没有批评这一“错误”,而是利用学生的“哄笑”进行引导:“大家有何高见,请来谈谈?”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的理解:“爸爸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比与母亲的时间长。”“表明母亲年纪已老。”“表明儿子对母亲很孝顺。”“儿子很希望多陪陪母亲散步。”“以前与母亲的散步太少,现在想弥补。”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创新的思维、个性的感悟竞相迸发,学生带着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这个句子有了更深的感受。

四、激励评价中的细节:引导学习,培育主观力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李炳亭老师就指出:“在高效课堂中,积极的评价是好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评价中的细节,让课堂焕发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有目的地成长。

1.语言要有个性

常言道:“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目前,有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方面普遍都是“很好”“不错”“你真棒”“好,正确”等等简单的、充满共性的、已经失去了感情色彩的词语,学生面对这样的评价已经毫无感觉。所以,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评价语言这一细节上,针对学生回答的特点,进行鼓励性、引导性评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成功和奋发学习的方向。

比如在《马说》的朗读中,一位学生把文中的“不”字重读出来,有些阴阳怪气,引起课堂一阵小骚动。我表扬这位学生:“张同学,这个“不”读得特好,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字,表达出作者的不平与愤慨,表现出了千里马的遭遇,不过在语气上再注意一些,再慢一点,就会更好。”在我的评价引导下,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阴阳怪气”,而是“凸显个性”,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响彻整个课堂,感染着所有同学。

2.多鼓励少批评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表扬出来的。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通过批评、指责学生的过错来激励学生走向进步,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却截然相反,批评打击了学生敢于学习的勇气,让学生的尊严受到伤害,对学习行为也就失去了兴趣与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处理好批评这一评价行为,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问题生,一定要抓住闪光点,多鼓励,勤表扬,用鼓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用宽容维护他们的敏感心灵,使他们能焕发出更大的学习激情,激发主动的学习行为。

在《送东阳马生序》的同课异构中,甲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总是不假思索地进行简单评价“不对”,一位坐在教室旁边的学困生在争得回答机会后,因为回答错误,甲老师一句“我就知道你会答错”,让这位积极举手的学生在之后的几十分钟再也没有举过手、抬过头;而在乙老师上课时,同样的一幕出现了,同一个学生,不同的问题,同样的结果,再次答错了,这位学生等待着老师的“讽刺挖苦”,等来的却是“这位同学虽然答错了,但敢于、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值得我们来学习,学习中就要有这种不怕跌倒的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的鼓励之语。这位学生的眼睛里闪着感动的泪花,在之后的几十分钟中,他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老师的讲解亮点,勇敢地举着自己的问题之手……追求真理的学习能力就在鼓励中得到肯定与释放。

总之,教学无小事,处处皆细节。关注细节,会让你走向成功;忽略细节,会让你伴随失败。我们要用心去把握细节,探究细节,处理细节,把细节打造成精彩课堂的亮点,把细节打磨成提升学生能力的舞台,让细节在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参考资料:

2.张芹《语文课堂教学中细节的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3期。

3.潘红春《关注细节使语文教学出彩》,《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8期。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