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 要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违法犯罪等行为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同时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育人合力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王刚,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欠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大部分高校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获得一些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该门课程只有3个学分,48学时,其中法制教育的课时仅占到1/3,但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法律文件近百个,课时少内容多,再加上大学生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应付考试。因此,很多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没有养成知法、懂法、守法和和依法办事的意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就业竞争。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大学生法制教育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目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课堂教学中重灌输、轻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使原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变成了纯粹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方面,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专门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偏少,大部分都是专兼职教师结合,普遍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因此,他们在法制教育的教学中,往往是蜻蜓点水,无法透彻的讲解法律法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多数是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另一方面,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实习等遇到的法律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法制教育很难得到大学生内心上的真正认同,法制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大学生难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高校也难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这样,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常常习惯于用道德、纪律去衡量,难以从法律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缺乏育人合力体系
大学生法制教育缺乏一种育人合力体系。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承担不同的教育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学校来讲,一方面由于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没有全面系统的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导致了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不能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对于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和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行为不能严肃处理,助长了不正之风。对于家庭来讲,进入✡大学后,学生与家庭联系较少,家长没有主动协助学校做好子女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的教育,家庭法制教育功能在逐渐弱化,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再加上贪污腐败现象、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仍侧重于法律知识的灌输,轻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高校有必要围绕“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精炼课程内容的同时,教师必须把主要的法律知识深入透彻地讲解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2.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把枯燥的法律条条框框变为生动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辩论赛、模拟法庭、讲座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学,围绕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同时,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现实中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遵法守法意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要始终坚持法制理论教育与法制实践活动并重的原则,必须把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并且要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计划中。逐步拓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渠道,逐步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1.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校内可采取开设法律公选课,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定期举办法律征文比赛、法律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调查、模拟法庭、专设法制宣传园地等形式,也可以定期邀请知名法官、律师、公安人员、检察官等一些法律专家来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讲座,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来不断地熏陶和感染学生。同时,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做法,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旁听法庭审判、参观劳教所和监狱、参与普法知识宣传、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等进行普法知识宣传、参与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开拓他们的法律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2.积极利用大学生法律社团,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高校各二级学院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有特色的法律技能社团,如辩论协会、演讲协会、写作协会等;也可以成立法律服务社团,如法律咨询志愿服务中心、法律宣传服务บ中心等,每个社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大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高校可以将网络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窗口,将法制教育融于网络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法律思想和法律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保证。而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ღ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方式以及参观、考察、交流、研讨等多种渠道,让教师掌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掌握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制教育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比较全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懂得教学艺术。教师只有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并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
3.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法律教师队伍。高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要给予经费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目前部分高校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思政专业背景出身,缺乏法律专业出身的教师,因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聘请一些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四)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育人合力体系
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和自我四位一体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大学生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和自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要连接成一个教育网,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责,确保大学生法制教育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发挥作用。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三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是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法制教育,也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养成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家长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女的法制教育,改变过分溺爱和百般呵护的做法,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及时引导和纠正子女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司法机关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定期到高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尽力为高校排忧解难,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大学生个人应该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的影响,自觉学习接受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