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

时间:2025-01-13 19:42: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同时德育管理要科学化。

正文: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品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目标系列。近几年,通过改革,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已体现出幼儿园、小学、中学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根据教育理论,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重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要以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实力基础,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概念,使他们理解行为的标准,少年和青年对个人同集体、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已形成一定的道德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矗在对他们提出行为标准时,应该深刻说明其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为例,初一可以抓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可以防分化,抓转化的目标管理为主,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初三可以人生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主,让学生作出第一次接受选择的准备。以中学同一年级不同学生为例,对思想品德处于中上位置的学生应注重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对后进生除进行理想、价值观念教育外,应从他们的行为规范抓起,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

第三,要了解、研究现阶段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要针对社会上的敏感热点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道德要求的德育内容,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一句话,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能较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变僵化的教育模式为灵活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培养学生主动性、进取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能自觉将各项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道德评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等。这些应是学校长期稳定的德育内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校要在更新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拓宽德育内容,加强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

在当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

竞争意识是进取性与显示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在优胜劣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竞争是强烈上进的体现,没有竞争,社会就停滞不前,竞争意识,可以调动人们的一切内在的积极因素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加强竞争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形成。学校教育应提供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获得优胜的机会和可能,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励他们潜在的上进要求,发展进取竞争意识,对竞争意识差、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奋斗目标,并发扬“沙里淘金”的精神。细心观察,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教育学生彻底摒弃“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与世无争,不思进缺的旧观念,逐步确立“积极进取,永不自满、敢为人先,勇于竞争”的新观念,还要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竞争动机。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也不是为了整垮对手,而是为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竞争必须在不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靠知识、技能取胜,还要教育学生有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自主意识是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自主意识包括自强奋斗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发展意识、自主创造意识、自我修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自主意识是一切积极因素的源泉,是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德育内容设计上,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组织、举办、参与多种的校内活动,锻炼他们在组织、交往、工作、劳动、生活中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创造意识是敢为性与批判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竞争,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竞争,更是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竞争。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

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天赋,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三、德育活动社会化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社会延伸。大德育思想的树立,全民德育意识的强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学校、家庭、社会灌输的思想经常撞车。家庭、社会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上与学校还缺乏和谐统一。学校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努力成为“四有”新人,而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谈赚钱,议当官,论消费;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精神污染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给学校德育造成了困难,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就学校内部而言,不少学校未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未能真正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力量、各种教育影响、各种教育形式的全息大德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树立大德育观念,使学校德育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延伸,向家庭渗透,构建德育活动社会化模式,合作育人,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

就家庭教育而言,作为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主题内容,向学生家庭渗透,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配合,以防止家庭教育失当、失时、失度、失策,使他们能更好地有效地致力于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 习惯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就社会教育而言,要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创建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①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要通过军、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②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商业经ญ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变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运用)社会道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孤军奋战的局面,为德育活动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矗就学校教育而言,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环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德育渠道。

要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传统节目、文艺演出、板报、广播宣传、演讲、展览、参观、游览、影评、书评、读书节等活动形式,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使校园成为德育的乐园。

四、德育管理科学化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三大支柱的管理,不仅是学校德育实施的必要形式而且是强化德育效应的重要工具,“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必须确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观念。

第一,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的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十分重视的一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第二,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第三,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求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展开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第四,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第五,发挥德育队伍的整体效应。要将学校各种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统一目标,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措施,发挥德育队伍的整体功能。

第二,改进德育评价手段

常用的德育手段有效育手段、激励手段、评价手段等。当前亟待改进的主要是评价手段。作为手段之一的评价,目前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缺乏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泛泛而评,而未能根据时代的要求,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及不同年龄层次确定不同的标准。

二是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对学生品德的定量定性评价中,哪部分品德因素适于定量评价,哪部分品德因素适于定性评价等,还未能找到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改进德育评价手段,对加强学校ฟ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对德育手段的改进,要着力于 ﭢ德育评价手段的改进。首先,要将整个德育目标具体化、系列化,对学生的品德结构进行分解,分项设计坡度和层次,再具体测量和评定。其次,加强对学生品德结构因素及其结构机制的研究,确定品德因素的质、量、度,提高德育评价定量和定性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德育功能。

第三,深化德育理论研究

人们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在不断深入发展。然而,德育理论研究相对于德育实践出现了“滞后性”,德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诸如德育课程的设置问题、德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问题、德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等,有待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应针对德育中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研机构要认真选择科研课题,确定科研项目,组织人力、物力,集中研究,搞好实验,为深化德育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添砖加瓦。

第四,加强德育检查督导

检查督导是实施德育管理计划、推动德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增强工作实效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项德育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班级和团队德育活动的效果,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和变化;各科教师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方式要遵循平时检查、阶段性集中检查相结合,领导检查和班级互查自查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听汇报、看资料、搞座谈等方法,并注意检查、分析、指导相结合。以便及时了解德育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对德育目标及实施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