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4-11-10 12:19: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期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是中国执政者容忍经济放缓、坚持改革、坚定转变发展方式的明确表态。基于这一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稳中求进,顺势而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工作形势

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发展形势做出的科学论断。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要做到“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财政部门必须在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积极引领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

二、新常态下财政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职能作用面临新定位、财政改革发展面临新任务,要认识新常态倒逼改革,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推进各项财政机制体制创新,更加注重发挥预算部门单位的作用,凝聚深化财政改革的强大合力,力争打造一批特色和亮点工作。一是在适应经济新常态、构建财政新格局上下功夫。认真研究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服务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养老保险和工资改革,加强与牵头部门的协调配合,预留好资金,做好重点改革事项的保障工作。三是适应发展新情况、加大财政金融创新力度上下功夫。探索新的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投融资多元化,依靠更多市场力量、社会资金来共同建设。四是在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增强依法理财能力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法治财政思维,锐意改革,深入推进“为政忠公能、理财精细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的精细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控廉能风险。五是以提升绩效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推进“阳光预算”建设、实施绩效目标管理等途径,找准财政改革的着力点,切实优机制、激活力,努力构建新常态下财政事业发展新优势。

2、科学谋划财政收入。在收入组织上应有新思维,要实事求是看待财政收入增速变化,科学预测财政收入趋势,促进经济和财政的良性互动。一是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克服财政收入速度传统理念,做到财政收入有质量并持续提升。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反对“竭泽而渔”,坚决不收“过头税”。大力培植有发展潜力、有增长后劲的企业,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大,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不断夯实财源基础。二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效益和质量,财政收入预期增长要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体现了积极稳妥,符合当地阶段性发展特征,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为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处理好抱“西瓜”与拣“芝麻”的关系,既要抓税源大户,也不忘零星税源。四是要“五源齐抓”。针对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特点,分门别类地采取针对性的细化措施,围绕税源、费源、利源、资源、外源五大收入渠道,促进财政收入工作组织程度的精细化。五是要“协税护税”。针对中小税源面广量大、征管部门力量难以全面覆盖到边的情况,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构筑协护税网络,运用政策机制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各基层乡镇和社会力量,促进各类税源财源加快转化为现实收入,提高中小税源的征管意识和成效。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支出安排上应有新思维,主动出击,建立机制,确保财政支出的可持续。一是要处理好统筹与持续的关系。充分考虑财力现状,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该财政保障的落实服务到位,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但不能大包大揽、一兜到底。科学调控保障基层,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认真编制财政“十三五”规划,算好政治民生账、经济社会账。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规定,坚决控制非工资性开支,并督查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新《预算法》办理各项支出,使财政支出逐步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三是要实行“零基预算法”,即对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支出项目,不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增的,在安排财政支出时一律从零开始。四是要实行精“官”简政,即在撤并机构、精减人员的同时,从严控制机构升格,减少领导职数,提倡兼职,控制虚职,压缩人头经费开支。五是要坚决刹住吃喝玩乐歪风,减少乃至杜绝浪费,力戒腐败;精减各种会议,坚持少开会,提倡开短会,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不开无意义的会,压缩会议费开支;建立和完善财政内部自动化办公系统(OA系统),加快文件传递效率,减少传递成本。

4、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注重绩效,有保有压,用对资金。一是要在财政资金支出安排上遵循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兼顾公平与效能的公共支出基本原则。二是要在财政资金拨付上应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行,保稳定的支出顺序。三是要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发展。积极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四是要加强跟踪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定期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经常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更大效益。五是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把财政资金投放到那些税高利大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ถ5、全面加强财政管理。在财政管理上应有新思维,要强化预算管理,把新《预算法》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认真贯彻实施新预算法。一是要不断改进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将一切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管理范畴。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建立预算内外资金统筹机制,切实把预算外资金管住、管好。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管好老百姓的“养命钱”和“救命钱”。三是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抓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同时,对国有资产流失案进行公开曝光处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要严格税政管理,在一定时期内,停止税收减免政策,规范出口退税管理,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收入流失。五是要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为会计人员依法从事会计活动撑腰壮胆,切实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6、切实强化财政监督。切实转变重检查业务、轻调查研究,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监控的传统理念,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成效。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与财政监督的关系。两者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避免把两者对立起来。二是要经常开展财政、财务、税收大检查,建立必要的防范监督机制,尽可能把各种违法乱纪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要逐步延伸财政、财务监督的触角,全面实施财政、财务监督,不留空白点,不留死角。四是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审计۵等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对财经违法乱纪问题进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五是要在实施财政监督时,严明纪律,严肃处理,对违法乱纪单位和个人进行从严从重打击,决不姑息,财政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过程中必须坚持廉洁自律,做到正人先正已,力戒徇私枉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