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时间:2024-12-26 03:17:5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个国家的治国之本就是这个国家的法。国家通过使得社会公众尊重、接受和认可法律来实现法治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根本,国家的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站在时代的前沿更应该懂法、守法、护法,是具有法律素养的群体,其法律素养影响着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发展,体现整个社会公众对法的信赖程度。因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我国法治化的进程,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质

法律素养是指人们对法律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素质或者能力。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则是将主体特定化,特定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法律素养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包括了对法律的信仰、法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哲学的思考、理解和领悟等能力,本文暂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对其实质进行阐释。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层次体系,其内容保罗万象。大学生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和思考统称为法律意识。其中包括了大学生对法律现象直观的、表层的感性情绪和认识,同时也包含了大学生对法律现象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以及通过理性的认知½转化为自己的观念意识。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对法律现象进行理性认知的产物,具有理论化、体系化以及理性化的特点,同时也是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与尊崇,使其行为的准则。

(二)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指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法律相关规定条文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基本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法律知识就是公民普遍了解的法律常识,包括我国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常用的法律常识;专业法律知识就是指与专业相关的具体法律知识。

(三)法律能力

法律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面对自身实践生活中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具体的可以分为守法的能力,用法的能力以及护法的能力。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法律能力的培养就是重点培养其守法用法的能力,推动其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遵纪守法、严格自律。

二、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法律能力欠缺法律能力是体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具备较高的法律能力也是进行法律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法律意识淡薄

当今社会法律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依法治国政策得到全面深化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公民的基本权益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和保护。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优秀文化熏陶的群体,应该对于法律知识的运用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目前社会的现状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匮乏,在面对自身权益时,不能清晰明确的使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在进行借贷时,大部分的大学生不会要求出具借条。借条是有效债务关系存在的法律要件,但大部分大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意识,碍于人情面子不愿意写借条。

(二)法律知识匮乏

受到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倾向于研究与自身利益有关的法律,对于法律的理论体系则没有兴趣,对于法律事件只有表面的认知,而缺乏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分유析。其次,大学生对部门法律知识的掌握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碰到实际的问题不知道相关的使用的法律,甚至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禁止性规定不甚了解。

(三)法律能力卐欠缺

大学生对法律能力守法、用法和护法三个方面都是欠缺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守法的自觉性,对于细节容易忽视,这样也是不利于法律素养的培养,容易造成犯罪的滋生。大学生的用法能力也是薄弱的,法律知识停留于记忆层面而没能够运用到自身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这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造成的。大学生还缺乏积极主动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和行为,不利于法律的普及工作的展开和进行。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一)学校层面

首先,改变教学方式,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与个案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法律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学校开展普法讲座和法律课程,通过这样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对各种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及规章制度的量的积累,同时,广泛的进行案例教育,可以将发生在高校当中的各种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件归纳和整理为典型的案例,但同时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让全校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反面例子进行法制教育。

其次,拓展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在法律知识传授中,应当将法律知识育于教学、校园文化生活当中,加大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以及校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学生可以通过自我选择的方式,多渠道的获得法律知识。

最后,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优化校园法治环境。大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里,校园内的风气和氛围对大学生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大学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学生权利保障机制,营造民主、法制的氛围。

(二)社会层面

主要体现为社会环境的改善。现代社会信息网络越发的发达,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社会产生了自己独立的看法。法律如果在实际的社会矛盾中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从实用的角度大学生也会失去对法律的信心,从而,放弃追求法律的正义。因此,社会法治环境的改善也会影响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做到立法民主化、科学化;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大社会对于政府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增加社会透明度,增加老百姓的信赖度:加强社会治安力度,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三)家庭层面

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在中国,虽然在年龄上,大学生已经属于独立的成年人,然而在生活实际中,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心理层面上讲,大学生依旧依赖父母和家庭,所以,父母和家庭也能够对大学生所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就要求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家长有义务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建立科学实践平台

培养大学生用法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能力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以及所培养出的法律意识进行外化,并且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达到其维护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目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律实践活动,可以考虑做到以下几点鼓励学生组建法律社团鼓励学生组建青年法学社和法律援助社等法律社团,由学生自发的组织到一起,通过对热点法律问题讨论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对法律的热℉情,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既达到帮助其他人的目的,又丰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达到了一个多赢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中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政策,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是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是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注重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