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应用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流通服务的影响

时间:2024-09-20 18:29: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各行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均悄然发生着改变,包括教育业在内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和手段变革,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教育的主体,充当着教育技术革新的“排头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文献信息保障的服务核心部门,是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单位,需要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和内容创新进行服务转型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要求。RFID技术应用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工作模式,尤其是传统流通服务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型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传统条形码到嵌入式电子芯片不仅是一场识别技术的变革,涉及到图书馆的人员配置、服务效率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服务内涵、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馆内各方面资源的共同配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RFID技术 图书馆流通服务

1 概述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1]。

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穿透力、快速扫描、自动批量处理大容量数据等特点,同时通过网络传输技术,使扫描数据与中心服务器实现实时交换,这些优势保证了RFID技术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8月举行的国际图联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RFID技术与图书馆融合的理念后,RFID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及同图书馆需求的高契合度引起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关注。2006年6月9日,国家科技部等十五部委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 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标志着RFID 产业与RFID 应用正式从国家层面开始进入推动发展的快速路[2]。

RFID技术近十多年来被国内外图书馆所采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球约有2000多家图书馆已经实现了RFID系统,国外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国▼立新加坡大学图书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公共图书馆和德国维也纳市公共图书馆等;在国内,RFID技术也于2006年开始运用于图书馆,其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深圳市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等。

四象城图书馆是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馆,科学化、现代化、内涵化是新馆建设的主要思想,图书馆的相关人员经过认真的调研、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充分的考察,最终决定对全馆流通图书采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

2 RFID技术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1 RFID技术在图书馆运用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电子标签具有非接触、高穿透力、快速扫描、自动批量处理大容量数据等特点,其在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方面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 对纸质书籍具有保护作用:在对内嵌RFID标签的纸质图书进行自动借还和排架清点时,减少了对图书进行翻页的环节,同时RFID电子标签还具有防盗磁条的功能,省略了二次翻书放置防盗磁条的流程。因此图书除在采编过程中安放一次RFID标签外,图书在其他加工、上架、流通、清点过程都无需再翻动图书,从而加强了图书的保护。这种保护,对于年代久远的古籍文献尤其重要。

2.1.2 提高了图书的借还的效率:RFI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功能,读者可以实现多ผ本书一次性借出,而且不需要像以往逐本书翻开扫描条码,不仅提高了图书的借还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流通部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

2.1.3 实现了图书馆内导航功能:RFID技术可以准确地实现图书在书架上的定位导航功能,这种功能可以将图书所在架位信息在书目检索系统中用三维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不了解图书排架规则的读者快捷、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

2.1.4 提高图书清点效率:对内嵌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清点,可以借助相关扫描设备在图书一定距离内批量操作即可,乱架、缺架情况自动提示,这样不但清点工作快速省力而且保证准确,对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均有节省。

2.2 RFID技术的不足之处

由于RFID标签采用了电子射频技术,因此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通讯设备固有的问题,使其在图书馆的普及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2.1 成本较高: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需购置电子标签、自助借还清点设备、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器等设施,还要对原有的馆藏数据进行转换、标签安放等后续工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要求较高,目前建设一个一百万册RFID图书的中等规模高校馆图书馆的成本大概需要上百万元人民币。

2.2.2 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上现有针对数据交换的射频协议标准超过100个,协议的不统一不利于标准的完善,同时也限制了标准的普及性。目前,我国也尚未形成国内统一的RFID标准,同时射频标签的频段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引进新技术同现有技术的兼容性是图书馆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汇文4. ϡ0图书管理系统,就在门禁上与RFID系统产生了冲突,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升级了汇文系统,很顺利地避免了问题的产生。

2.2.3 书籍防盗性下降:与传统的防盗磁条相比,RFID电子标签的体积更大、更容易被发现、撕毁或进行信号屏蔽,从而使书籍的防盗性下降,同时金箔皮书籍无法应用此标签。

2.2.4 编目部门增加工作量:编目部门增加了一道粘贴RFID标签的工序(之前的词条是由书商加工完成),相应延长了新书上架时间,且需要人力投入。

3 总结

尽管RFID技术在图书馆电子标签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加速进行统一工作,标准化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随着RFID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日趋广泛,建设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达到大多数馆能够接受的价格。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让图书馆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管理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加快同新技术融合,利用新技术的进步实现图书馆服务内涵、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的转变,不断满足读者新的信息服务需求,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射频识别技术[EB/OL].

[2]孙一钢,董曦京.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标准化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4):50-53.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