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控制
信息化✘时代,网络在财务管理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使会计办公方式发生了从纸张向计算机存储设备的转变,一些数据与报表的保存需借助于硬盘、光盘和软盘进行。在断电情况下,灾害发生或操作失误时,极易造成数据信息的破坏和丧失,以致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对远程报账、报表,网上支付、电子销售等网络财务软件的运行进行相应的控制。
(一)对软件系统的控制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载体,其安装与操作若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电子数据的有效保存。所以,必须保证已保存各种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使用的财务软件比较混乱。采购途径不同,使用情况各异,加之不同的数据接口和应用方法,给会计软件之间的兼容、操作、查询以及传输带来一定困难。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有些单位置软件的权限控制功能而不顾,任意公开系统密码,财务系统无限制进入,造成信息丢失、系统瘫痪、数据更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改善以上问题与状况,必须加强对软件系统的控制。一要严格审批、控制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选购、更新和升级。二要借助于开发控制技术对软件开发ツ进行控制,以防止意外断电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避免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三要实行数据双备份及异地存放制度,防止非法修改和删除事件的发生,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安全。
(二)对操作过程的控制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更大的自动性与技术性。在将原始数据录入后,就会对其进行自动处理,同时进行储存。编制报表、记账以及分析等都在程序自动控制之下。然而,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并非万无一失。为从会计信息中窃取一些商业机密,有些人会充当黑客角色,以发送病邮、木马等方式非法入侵与攻击会计电算化系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与发展,安全性危机严重威胁着会计信息的联机处理。作为商业机密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和效益至关重要,要保证其安全性,急需制定上机守则,对电脑操作室内的工作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加以规范,要严格操作规程,明确要求按照既定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操作和业务处理。其守则与规程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完善,不断适应经营形势的变化,避免错误发生。
(三)防止病毒侵入造成的损失,提高防范能力
提高病毒防范能力是保证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控制措施之一。计算机病毒对会计数据的侵害不可低估,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为了有效防止非法攻击与病毒袭击,企业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安装网络防护墙。不仅如此,企业会计人员要时刻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漏洞变异病毒的识别和应对,做到不随意打开不明邮件,不进入不宜的网站,不随便使用U盘拷贝文件,坚持系统体检和清理,防止病毒的侵入造成损失。
(四)做好网络系统维护工作
操作控制是一个方面,系统的管理维护也不可缺少。企业在设立和配备专业的维护修理人员外,还要强调操作人员的使用维护工作,建立一整套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操作维护制度,明确维护要求,掌握维护技巧。要彻底改变各管一行、只用不管的观念和作风,切实贯彻落实操作维护制度,防止对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确保会计业务处理的真实可靠与企业财产安全。
二、会计电算化的制度控制
以制度为形式的控制方式也是系统与网络安全控制的一个方面。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操作舞弊、贪污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擅自篡改输入会计数据与执行路径者有之,偷窥、复制数据者有之,伪造或销毁文件者有之,非法修改会计电算化资料者有之,窃取或出卖输出机 シ密者有之,致使企业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有效防范风险,避免损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操作制度,使数据的处理趋于规范,从各个环节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一)严格坚持上机人员的授权原则,切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内部控制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与网络安全控制的关键。首先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组成要素和会计信息系统业务的需求,明确设定上机会计人员操作岗位,并对其职责和权限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坚持上机人员的授权原则,采取对每个岗位系统功能授权的办法,落实其责任与权限。特别要控制原系统开发人员与非专属人员进入机房,健全系统的拒绝错误操作功能,可以采取身份设密、数据存储与处理分开、数据加密、辩真措施等系统安全控制功能与防护措施,以保证操作安全、利于审计。
每个单位都应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控制点进行集中统一摸底确认,明确责任,分别制定各控制点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强制落实。具体到系统的功能模块管理方面,应明确操作权限,设置口令密码,并就口令更改周期等相关要求做出规定。也可以操作日志、视频监控等形式对其数据系统实施监管,防止非法修改现象的发生。在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方面,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措施的落实,切实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要实现安全控制,操作细节的规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避免一些失误。以财务会计相关文件及数据信息的储存为例,需要就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做出规定,并明确其建立人和保管人;发现系统被破坏后,不可擅自恢复,要向有关领导请示,批准后方可实施系统恢复工作。在输入控制方面,录入人员要专门化。数据的输入事先应报送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输入数据必须进行核对,只能录入数据,不得有修改、复制行为,违者必究。在数据输出控制方面,要明确输出文件及报告的记录与签章制度,坚持输出授权原则,并通过严格加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送。
(三)加强电算化控制的法制建设
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的新型犯罪。目前,缺乏完整的法规条款,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控制。一方面,应建立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性法规,明确相关软件、硬件及其数据应该享有的保护范围及保护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电算化犯罪行为的惩处性法规,明确其性质、类别及制裁程度。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对内部会计资料定期监督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重要部分。电算化会计数据自然是审计的重点内容。即在对系统运作进行全面审查的同时,一要看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等法规要求;二要看费用签字是否符合相关制度;三要看手续凭证是否规范;四要看电子与书面数据พ是否一致;五要看保存数据是否安全,及时发现差错,特别是输入、程序等方面的漏洞及其舞弊案件,要及时进行处理与整改。对于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应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并跟踪检查,促使通过制度的完善加强内部控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单位为了保证会计等数据安全可靠,形成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对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的一种机制,用来防止和纠正系统中所发生的问题,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效益目标的实现。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配置了财务软件,但疏于内部管理与控制,致使会计核算软件不能安全运行,为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控制,即通过一些管理措施与手段的落实,实现会计凭证、软盘等所有存储信息☒资料安全妥善管理。
(一)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规范的会计数据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会计制度要健全,核算规程要规范,基础数据要准确,形成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基础数据为例,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与存储决定会计报表数据等的输出。会计账目及报表的最终形成均由计算机会计软件完成。输入数据的正误决定着输出数据的正误。可见输入数据的精确源于规范化的数据处理方法与处理过程。只有做好这些会计管理基础工作,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二)操作人员的权限控制
权限控制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以管理制度的形式,严明职责分工,实现组织控制。一是要实施并保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即原始数据负责人员与电算化人员的职责分离。二是针对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状况的缺陷,实现电算化部门内部人员的职权分离。其分工要做到相互间职权分离,实现牵制制约。会计操作人员必须履行登录用户名与输入密码的程序后方可进行操作,有效制约违规操作,遏制舞弊和泄密。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要着眼于业务素质的提高。各单位应开设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班,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进行计算机操作维护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准。也可以采取高校招聘或选拔进修的方式,培养一支高档次的复合型电算会计类人才队伍。二要着眼于思想素质的提高,定期分析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针对会计人员思想动态及违法违纪苗头,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正面的法纪政纪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通过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促使他们接受教训,守法自律,相互监督,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四)改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为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必须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变。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无论业务处理方式,还是职能划分都有较大变化,加之功能大幅度提高,职责高度集中,数字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往往由一个人来完成,与手工操作时代的会计工作有较大的差别,必须根据其现有的特点,就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分门别类地进行条理化的处理,加强存入与调出的管理,防止操作人员直接对数据库篡改、舞弊,确保数据的原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