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性解读《雨巷》
象征主义强调感觉,沟通诗和音乐。在魏尔伦《无词的浪漫曲》中,我们可以得知魏尔伦主张音乐先于一切,诗的音乐性和语言及其节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相互联系的。雅克马利坦在《艺术和诗中创造性直觉》中有关音乐的内在化,这样写道:我相信,把语言(哪怕是尚未表达出来的语言)的音乐能力同我现在正在讨论的与诗性直觉相关的音乐激动进行区分是极其重要的。在诗性直觉中,语言不起作用,因为诗性直觉本身出现于语言的产生之前。由此可见,诗与音乐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的。诗的内涵最终要通过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节奏来表现。
《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构建了一个具有浓郁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艺术世界。其艺术特色之一是音乐性,体现了作者对音乐美的追求。全诗韵脚密布,节奏舒畅,富有流动的音乐美,而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亦是强化了音乐效果。《雨巷》是追求✯音乐美的集大成之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纪元。温儒敏在《评一节高中语文课》一文提到《雨巷》读起来非常舒缓优美,不仅因为其意象美,还有音乐美、节奏美。特级教师陈日亮甚至认为《雨巷》一诗动人心弦的奥秘,不完全是由于象征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更认为在于采用诗句回环复沓所营造的雨天寂巷的情境氛围从这些也可以看出,音乐美对于《雨巷》一诗的重要意义。故本文着重从音乐性的角度去解读《雨巷》。
《雨巷》音组、音节少,分行、停顿多。全诗不足三百字,却分了7节,每节六行,40余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解跨行,人为地舒缓了诗歌的节奏,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1押韵
《雨巷》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押江阳韵,一韵到底,不转韵。《雨巷》中韵脚有:巷、娘、芳、徨、样、怅、光、茫、郎、墙。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词的韵是ang,ang韵属于长音,且收音比较响亮,ang韵被频繁地使用,并且在韵脚部位被拉长,《雨巷》的这种押韵方式不仅使得诗歌具有乐感,并且使得全诗形成舒缓沉重的主旋律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与诗歌情感表达密切联系的侧重内在音乐美的押韵解读,才能真正的反映出《雨巷》的押韵在形成音乐美上的独特魅力。
诗中有大量的双声叠韵词,其具有两字发音接近,语音上有黏着性的优点,可以增强诗句中的音乐性。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一大段中,双声叠韵词芬芳、忧愁、彷徨、惆怅等运用,构成乐段的回旋。
2反复
《雨巷》中除了有押韵的特点,还有由反复所形成的音乐美,具体在首尾两节的重复、句子或词语的重复。比如说诗中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这些词语在全诗中多次出现,还是同一节诗中同样的字句重复出现。另一方面就是在《雨巷》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重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这首尾两节中,除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在节段上的重复,具有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了全市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的心境的作用,大有曲中绕梁之感。这并不是单纯地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的重复,而是一种情感的层层递进,笔者认为在朗诵第二节的时候语调应该是比较舒缓,在第一次见到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时候应该是意外的、愉快的,诗人认为自我的精神世界能在一个朦朦胧胧的雨中邂逅佳人得到慰藉而感到欣慰,但在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中我们可以得知诗人的期望落空,不再奢望逢着有佳人陪伴,而是希望飘过偶尔远处望见就可以了。
3排比
對《雨巷》音乐美的解读,不仅注意到押韵、反复形成的音乐美,还应该注意到排比也是《雨巷》音乐美的重要方面。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一句排比句句式工整,语调应该是急促的,表达作者急切想要遇见丁香姑娘的急切心情。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以在雨的哀曲里这一句为领起句,引出后面消了、散了、消散了的内容,在句式上的长短句的变化,读的时候应该是前快后慢的,尤其是读到消散了,甚至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一句时,要注意把消散了拉长,去慢慢品味戴望舒对丁香般的姑娘的从此以后无法相见的失望与惆怅。
4回环
回环就是循环往复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去达到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回环是一种修辞方法
,有耐人寻味ง的效果,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一节中悠长二字重复出现两次,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出现,不仅听起来悦耳、和谐,而且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朗读这一句中悠长,悠长又寂寥时候,读者可以感受到第二个悠长的表达效果比第一个悠长更具有惆怅、迷茫的情绪。
《雨巷》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其音乐美的成功,也正是因为诗歌中的音乐美我们才陶醉于诗歌传达出来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情感。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带领学生去体会诗中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