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聆听

时间:2025-01-14 08:19: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本途径。柯达伊曾经指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系统训练具有敏锐鉴别能力的听觉。①曹理等也认为从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关键在于通过音乐教育,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学习,培养学生会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最终成为具备音乐的耳朵的人。②音乐是陶冶情操,影响人内在气质的艺术学科。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注重如何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1、何为音乐聆听?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聆听的含义。我们说的听是当学生们听到声音后的一种本能的自然动作,而聆听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动作,而是学生在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带有情感的主动动作。因此,聆听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聆听能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音乐,

理解音乐,更好地表达音乐。

而笔者在观摩中小学音乐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实习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听与聆听音乐。例如:教师在教歌曲之前告诉学生: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名字叫《西风的话》。听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好听吗?好听!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歌曲旋律,学习歌词等等。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学习歌曲☢前听了音乐,但谈不上聆听音乐。

试问,这样的听,听之前没有有效的问题情境,听之中也没有有意识的引导体验,听之后更没有意义地讨论探究,整节课只听这么一次,能叫聆听吗?教师只是在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自然动作,而并没有引导学生带有情感地聆听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会聆听的主动动作。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通过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关音乐情感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聆听音乐,如: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特点?这种带着任务的有效聆听,不仅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注意集中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聆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聆听是学习者进行的主体行为。音乐美学家张前教授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是接受者进行的主体行为,它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这些主观条件包括:1、生活阅历,文化艺术修养,情感气质与联想能力;2、音乐接受-欣赏能力与经验;3、欣赏当时的心境和专注程度。据调查研究的数据证明,学生的音乐聆听的感知能力,随着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年提升。小学低年级属于听觉的最敏感时期,在此年龄段的学生用耳朵去感觉,跟随感觉把握音乐,并且喜欢用肢体动作去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做出反应。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单纯,在聆听的过程中比较难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通过介绍乐曲的故事情节、歌曲的歌词等等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聆听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童儿身心迅速发展,听觉能力明显增强,对旋律和节奏的表现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开始增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可以在其心中唤起简单的想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听觉能力方面继续增强,他们的智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都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能力的增强促进其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音乐音色的变化、丰富的和声变化以及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等等都有一定的感受,并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音乐的爱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再依赖歌曲的歌词等来感受歌曲的情感,由于他们的生活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色彩的体验与理解也越来越准确;中学生由于其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其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得也较为完善。在听觉方面,已经具有较为准确的辨别调式的能力,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通过以上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主体行为的分析,笔者认为音乐聆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来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最大成效。

2、聆听的意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个定义是毫无疑问的。音乐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强调音乐是一门以听觉艺术这一观念。不论从音乐发生的过程来说,还是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聆听都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才因此学会聆听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倾听音乐,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樂的经验。朗格说听音乐本身是耳朵的特殊才智,像所有的才能一样,它是通过练习而发展的。③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听力训练是通过音乐手段训练人对于音响的感知和了解音响的表现力。听力训练主要是70年代之后,由奥尔夫的后继者按照奥尔夫的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发展的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音乐教育中听力的训练,通常被认为是音乐教育的中心问题。它的任务是帮助每个孩子尽其所能地体验音响的表现力。作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普通音乐课,其基本任务,首先应当是帮助儿童发展体验音乐的能力,而不仅是表演和作曲。发展音乐听力,是普通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的的确确,聆听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体验不可或缺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聆听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这是普通音乐课的重心和目的所在。

3、有效聆听的几个方式

在音乐是听觉艺术,人通过聆听声音而获得情感体验的这样一种前提之下,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聆听的有效性。我的导师陈孝余博士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有效聆听的概念,并且通过他的博士论文《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中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聆听的方式和方法。的确,既然聆听很重要或者说是基础性的音乐体验方式,那么有效聆聽就需要研究。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将感受作为切入点,把握聆听的重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将培养中小学生有效聆听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学会主动聆听、创设聆听情境、合理讲解、创作中深化聆听,通过有效地聆听音乐,促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修养方面有所提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实现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

 3.1学会主动聆听

聆听音乐就是听音乐的音响,这样说有一点肤浅或者说有一点不全面,但是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听音乐音响。那么,聆听音乐的重点就是体验到音乐情绪,而体验到音乐情绪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完成亲身参与音乐的动作。参与音乐是聆听音乐的主要方式方法,参与音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歌唱来参与就是跟随音乐哼唱曲调,身体参与就是用学生身体的各个部分用各种各样的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节拍和音乐的律动等。参与聆听这其中首要是参与的主动性,也就是说聆听参与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更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的等等。④☿想要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聆听。许多学生喜欢听音乐,热爱音乐,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聆听音乐,感知音乐,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有效地聆听,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音准、力量、形式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性把握与良好的感知,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其次,音乐参与要在教与学的主动性基础上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⑤✪音乐来源于和创造于生活,因此,音乐是生活的 Ü表达。学生应该学会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去感受音乐的内涵,运用生活的经历和人生的经验去体验音乐,通过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来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生活中音乐元素来拓展学生的音乐聆听教学,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多渠道地为他们打开通向音乐的学习大门,让学生用手、眼、口、耳、鼻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到音乐体验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真正地去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3.2创设聆听情境

创设情景,应该说是一般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聆听音乐,尤其是有效性聆听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了。人们对音乐的感受深刻与否与聆听时的外部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这本就是音乐特殊性的体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聆听条件。

应该说,课堂环境中,创设的情境都是虚拟的,假的,不是真实的情境,但是我们的老师就是要利用这种虚拟的环境来诱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音响世界里去。再有一种,那就是利用真实的课堂环境和真实的人学生、老师等来用过生活情节的模仿来实现创设情境,或者一个精美好看的视频也可以形成一种情境等等。对音乐的感受需要有着与之契合的心境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音乐的记忆程度与聆听次数呈正相关,同时也与聆听的心境有关,而聆听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是影响心境的关键。⑥因此想让学生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至关重要。类似的教学设计很多很多,我们不可能都一一列举,总之,只要我们的老师愿意花心思,愿意设计,就能够设计出非常要的教学情境来。

3.3合理讲解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我们音乐教学中往往需要重新考虑,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教学必须要用语言,音乐理解必须要通过语言,其中就涉及到教师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聆听过程需要完整性即过程连续性,因此音乐聆听过程完全是自主的,不要有人为干扰或言语打断(如教师旁解)。⑦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音响,提供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聆听之后,再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和分享音乐表达了什么。例如,小学三年级《森林的歌声》一课中,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运用画音设计: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进行音乐之旅。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古老神秘的丛林,潺潺流动的小溪,层峦叠嶂的绿树,清脆悦耳的鸟鸣,这一切的一切让它成为动物们的乐园,成为万物生长的天堂。知道是去哪里吗?对,我们要去森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吧!欣赏一下《森林的歌声》。在聆听音乐前通过合理的讲解,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聆听音乐的兴趣。

3.4创作中深化聆听

音乐,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创造应该贯穿于音乐鉴赏的过程之中。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同样,在音乐欣赏中,有多少听众,就有多少《田园》《英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作为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与当今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应当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聆听中,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音乐实践,形成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音乐聆听中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比如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音乐要素,将这些音乐的要素以表演、作曲、编曲、指挥等方式来表现,同时与音乐聆听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抓住音乐要素,感受并且想象这些音乐要素,理解音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作品情感的,并将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表达出来。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化了聆听,同时,学生在亲身的创作实践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也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在教学蒙古族的短调民歌《达古拉》时,可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跟随音乐在教室自由地走动,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合上音乐的节拍,想象飞翔到草原上任何一个地方,同时让学生感受歌曲四拍子的强弱节拍特点以及歌曲悠远绵长、柔中带刚的韵律特点。又如,在欣赏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旋律走向把旋律的变化用画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受三拍子音乐强弱起伏的变化和舒展的节奏美。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中聆聽音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目前我们中小学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聆听不仅是外部的听觉感受,更是一种內心的情感体验,而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聆听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音乐聆听的意识和音乐聆听的能力。总之,我们要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在音乐聆听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