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 摘要:文章从如何合理分配小组及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进行合理评价的重要性和灵活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和方法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同时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小组合作 学习 尝试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卐,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通校生且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辽阔的疆域”时,让学生分小组分别给我国四端点所在的省区打电话了解区域差异,从而让大家有一种亲身体验,增强实践能力。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设计问题,一人负责打电话,一人负责记录并汇报、一人负责寻找资料如电话号码等,后来给新疆喀什打电话的同学从中获得了许多信息,了解到他们吃午饭的时间是下午2点,明确了东西差异很大,这与他们设计的问题有关,结果表明大家配合得较好。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时,要求学生到社区内的商店进行调查,看看商店里出售的商品是本地生产的,还是外地调运的,并说说它们的产地是哪里。学生往往不敢独自前往,需要小组合作解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解决。又比如,在《游历华夏》一节教学中,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给学生一个任务单,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耕海牧鱼》一节教学中,谈到休渔期期间,渔民的利益是否受损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内形成共识,对休渔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比如,在《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中经纬网探究时,经纬网的概念较抽象也较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非常需要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他们能利用一些材料制作出经纬网仪,且非常逼真。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多样的地形》时,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开发者,你将如何开发和建设山区?谈到开发山区,学生首先从山区的优势谈起,然后根据山区的优势提出了各种开发山区的方案,有的想法确实非常妙,从而不断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在《东西部差异》一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东西部大比拼,在辩论前先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参与讨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还不很清楚,于是,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下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效果就完全不同。
最后,为了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外,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时,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刚开始由于地球仪不够,7-8人一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不足,有个别学生就混水摸鱼,白白浪费一节课。后来,在另一个班级,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准备一个地球仪,并要求他们作好分工合作,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每一小组必须有书面材料并作好汇报工作,效果明显不同。又如:在《耕海牧鱼》一节教学中,要求学生整理给予小鱼的“爱心行动”的方案并寄到县渔政局,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记得在《众多的人口》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时,各组都发表了本组的讨论结果,但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地听取别组的意见,后来在答题时,回答不够全面。另外,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要举行辩论赛,有的同学很喜欢,也显得很激动,往往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完,就迫不急待地私下叽叽咕咕,害得课堂纪律不好,只知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清楚别人的观点,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缺陷。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与山为邻》一节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搜索有关哈萨克族和哈尼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一
(4)班的李迪找到了非常好的资料,他的同组帮他整理,结果在小组汇报时表现非常出色,我禁不住夸了他好几次,从此以后,其他小组搜索资料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又如:在《草原风情》一节教学中,把全班分为四大组,让他们分别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并要求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汇报。四大组就由原来3个小组组成。结果,在上课时各大组表现得非常出色,汇报“衣”的大组设计了小品,汇报“食”的大组以游客与当地牧民的对话并加以表演完成,汇报“住”的大组以解说员身份并配以由同学扮成的蒙古包介绍,汇报“行和娱乐”的大组由一同学主持介绍,其他同学配合表演,有的讲马头琴的故事、有的跳起了“蒙古舞”,非常不错。于是,分别评给各大组以“最佳合作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勿容置疑,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