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意义探讨

时间:2025-01-14 14:51: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创新地提出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会计核算做法,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背景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对其成本进行分配和摊销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取得,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决定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将在这个有效时间范围内不断磨损和失去功能;无形资产也有使用期限和有效期,它给企业产生效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有效期,它也将退出市场舞台。固定资产折旧本身就是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使用年限提取投资成本的做法;无形资产摊销是为弥补它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对其形成和取得过程产生的费用成本的一种补偿;这个过程,反映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价值转移,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

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固定资产,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可以计提折旧费;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费用的,它的价值形态始终是按照最初投入的原始价值反应在账面上,并没有按照使用年限和自然耗损把它的价值消减反应出来。新的《事业单ฅ位会计制度》创新地提出,对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虚提折旧,通过累计折旧科目反应它在使用过程中的耗损;对无形资产的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科学地反应了它的特殊性和时效性。这种创新的做法,更加科学地反应了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诉求,从价值层面是更加贴切地反应了资产的可使用状态,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规范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折旧和摊销的现实意义

事业单位的资产投入,从发挥社会职能和功能方面来讲,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它的投入是无偿和不计成本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益性事业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已经向社会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的方式已经步入大部分事业单位。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地提出折旧和摊销的会计核实方式,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发展需要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核算和信息质量方面的意义

经营性固定资产,它的投资成本是以费用或成本的形式,在经营期间和它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商品实现销售的方式从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回到了投资的起点。企业的固定资产,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了投资的返还性和有偿性,把固定资产投资的价值转换方法和标准都反映在会计核算上,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仅就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是不允许计提折旧的。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地提出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做法,为会计核算适应经济发展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开创了新领域,对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创新会计核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做法,与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方式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它的社会公益性和功能性等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无偿性和非返还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虚提折旧的方式,区别于传统折旧的方式。虚提折旧,是在会计核算上以折旧的方式,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磨损和原始价值的递减过程,真实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以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并没有增加事业单位的支出项目和费用,仍然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无偿性和非返还性特点体现了出来。对事业单位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虚摊的方式在有效期限内进行摊销,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来反映,不计入当期的事业支出。

2.事业发展与投资▼多元化诉求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投资,通常都是由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进行的财政性投入,它的投入具有公益性、服务性、无偿性和非返还性等特点。这种投入,本身体现了国家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和广惠性需要,为追求社会效益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并不对投入要求偿还和回收,这是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根本区别。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力量和个人在经济上具有了投资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国家政府承办事业的单一投资格局,已经向多元化投资格局转变。事业性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单一投资渠道的制约下,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多少存在滞后的情况。如何解决事业웃性投入不足的问题,从会计核算上也提出了新的诉求。

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果。在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已经具备了参与举办事业业务的能力。这种多元化参与投资事业业务格局的形成,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了事业性投资不足的问题;允许事业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事业投入不足引发的瓶颈问题,举借债务发展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新途径。在这种需要之下,会计核算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和寿命时效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照它的有效年限进行费用摊销,从账面上真实地反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时点状况,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会计核算的信息需要。

3.推动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实现财政对各项事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新要求。社会进步越快,对各项事业的管理要求就越高,这种趋势推动会计核算在专业领域要能够满足现代事业管理的需要。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就是要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能够科学、精细地反映出会计核算对象所透露出的信息结果。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完善和创新,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办法实现了既保留核算口径不变,又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新的项目和内容。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两个会计科目,从数字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状况;在数字背后,却更深层面地反映了这个单位资产的新旧程度、服务社会的能力、公共安全程度和管理水平等信息。在这些信息的支持下,我们就能够决定未来对各项事业的投入重点和关注方向;同时,也能够在管理领域科学地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造和更新,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反映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现实意义将是不可小视的。

可以看出,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地提出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会计核算做法,不仅实现了制度上的创新和跨越,而且在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具有决策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全面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