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12-27 02:55: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就是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这包括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求从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它是为解决一个问题寻求多种思维方法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培养学生在短期内产生多种正确思维的能力,以达到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以“教师为主导”变为以“教师为中心”,作文指导时,老师常好心的将要写的作文提纲拟定好,把可能用到的中心词语板书出来,或念篇范文或写下水文章。这等于给学生定框框,使学生局限在老师定的范围内,思路展不开,百人一貌、千篇一律,顺老师口味者为上,反其口为者为下,老师批改也省心省事。长此以往,就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不会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文贵有新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写文章,立意要求鲜明、深刻、新颖。立得新颖,就是变换立意角度。如写作《记一个熟悉的人》,不少学生就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他敬爱的一位老师,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爸爸等,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诚然,这种立意可写,但他们缺乏创新罢了。如果能换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吸引人☠。又如,若是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敢战胜自卑,开店铺,自己养活自己,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的事,也就比较有创新性了。这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习作富有时代气息,从创新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作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又如一次,我出了个作文题目《雪》,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立意“赞雪”,赞雪的洁白无暇、大公无私,进而联想到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气质,只有一名学生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老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揭露雪的残忍——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最后写自己不怕风雪天寒,克服困难学习的顽强意志,我对该生的独特见解特别欣赏,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充分肯定其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并号召和鼓励大家向这个学生学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对同一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探索。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也不能真正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些作文题目内容宽泛,学生立意作文时不容易把握,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 题目加上一些条件限制,其内容就能更明显、更具体地显出来,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要写的内容✄,比如:《园丁》可变为“城市的美容师——园丁”、“辛勤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老师”、“园丁颂——记我的教师二三事”。又如,“春天”可变成“艺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春天——播种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等,这样主题更明确,不至于由于宽泛而无从下手。

二、 在审题立意时也要运用发散思维,开阔写作思路。如在读后感写作训练时,我给学生推荐一则寓言《滥竽充数》,学生就根据材料内容畅想立意,提出了几个论点:A、滥竽能够充数,联想到官僚主义是产生南郭先生之流的土壤。B、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最终露出马脚,可以联想到不论学习或办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而应该扎扎实实、虚心求教,掌握真本领。C、从南郭先生最终落荒而逃的可悲下场,可以联想到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又如写记叙文,我给学生提供图形“O”,写《O的断想》,学生说像西瓜,像车轮,像跑道,像太阳……经启发学生不光从外形特点联系相似的形象,还从象征意义等方面发散,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O是一片空白,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它是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去开垦、耕种;它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角度去发散思维,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思路广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三、 在作文课上,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即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不抓辫子”,“不打棍子”,学生作文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不是金科玉律,甚至和老师的观点相反,也属于正常现象。对这种情况因势利导,有时还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我出了一个“诚实好”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讨论,其间有个学生说“谎言好”,我允许他发言。他的论据是: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有这样的一组镜พ头,毛泽东为了不使自己的新婚儿媳伤心,一直不把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 ت息告诉她,尤其她再三追问岸英为什么不回信时,毛泽东仍以战事忙的“谎言”来回答。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此时是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甘愿把失子之痛强咽在自己心里的谎言,谁能说不好呢?我借机又出了个《谎言好》的作文题,让学生选择其一。结果这次作文立意新颖,尤其是作“谎言好”的同学举出的证据令我耳目一新:事实详实,叙述有力,一反过去无病呻吟的坏毛病,使作文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评讲时,我以此事为例引导学生注意多角度比较,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联想,再指导于新的实践,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开发。

四、 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可在教学中穿插,如:在《七根火柴》一文的教学中,可作如下分析:这是一篇以歌颂红军战士崇高品质为主题的文章。为着先由天气恶劣,自然条件差,生活条件差的情况联想出需要火,但没有为个人划燃一根,而是全部献给部队,这七根由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后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联想到红军战士光辉的革命品质和坚定信念,从而升华主题,达到歌颂红军战士崇高品质的目的。教学《<咏柳>赏析》一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除了文中的想象“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象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你还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地创造出生动形象的新画面:柳丝柳絮在春风中飞舞的形象。柳树在烟雨迷蒙的江畔的形象,柳树杏树掩映山路的形象等,不仅在诗的一境中感受体验诗人的情感,而且运用已经感知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寓发散思维于授课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把学生培养成面向未来,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培养锻炼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敢想敢做,在想和做中去发现、去创造。人要有发明,有创造,首先要有创造的思维,然而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具有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在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语文学科乃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