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12-27 03:04: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笔者从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动力以及我国 现代 内部审计产生的 时代 背景出发,剖析了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并针对 目前 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 问题 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内部审计是 企业 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 社会 和 经济 的 发展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 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6万多个内部ท审计机构,18万名内部审计专(兼)职从业人员。全国的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完成审计项目50万个左右,通过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约1 000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如此,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看,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 和完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纵观国内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史,不难发现,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基于内部加强管理和控制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跨国公司的不断崛起,不仅使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前更加迅速,而且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加强经营管理。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政府审计的延伸)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 理论 与实务的发展。当时,不少企业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至今在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仍难以融入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的两种职能,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一开始就被错误地视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是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三)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近几年来,虽然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层次发展,但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 影响 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1.内部审计成立二十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搞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解决 会计 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因素,有企业因小团体利益漠视 法律 、法规、规章、制度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的因素。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二是一些单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总觉得出现❧问题不是光彩的事,审计信息不公开,碍于情面不愿处罚,起不到查一儆百的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违纪违规行为,审计的威慑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2. 中国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兼顾中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逐步向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靠拢。纵向看,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有了质的飞跃;但横向看,我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落到实处。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以及对干部的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这样不但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职工群众中也有了消极影响,认为审计是走过场。长此以往,审计的无“为”既影响了审计的地位,不利于审计的发展,同时对在职干部也形不成有效约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作为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政府划拨、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大型集团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实力、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国际间以及国内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做大做强,因此,各企业从占有资源、扩大规模、提升能力、拓展上下游产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的需要出发,在持续不断地投资、建设。一个大型企业年建设投资在几亿甚至几十亿,这些投资除国家投资或贴息贷款(由政府审计机构审计)外,绝大部分投资靠企业自筹或银行贷款,如此大的投资,从目前看,作为企业重要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国内部审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转变;从微观的查错防弊向宏观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从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由防护性的监督、保证职能向预测、咨询的价值增值和服务职能转变。这些先进的理念在我国理论界讨论较多,但在实务界有些企业,特别是基层企业未曾涉及或涉及甚浅,内部审计还处在查处错误阶段,对错误事项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尚不能多角度、深层次 分析 问题,更谈不上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比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我国内部审计的作用还有待开发。

5.审计人员对 计算 机知识缺乏,不适应电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 应用 给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实施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信息系统合规性检查等多种形式,需要审计人员既熟悉掌握硬件知识,又要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就目前为止,多数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无法有效地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计算机审计软件由于开发标准不一,功能不完整,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还有一定难度,审计人员的知识和审计手段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二、完善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与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在现代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快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多、更重的职责和使命。这正如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默教授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制定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中认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 方法 ,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关于内部审计的界定,也是未来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内部审计的定位,不仅是审计的监督、保证作用,更拓展到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以及使其价值增值的服务作用。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西方 企业 通常根据管理体制和业务 内容 ,确定其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及其与领导层的隶属关系。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本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或直属于董事会,或直属于监事会,或从属于总经理领导,或从属于副总经理领导。有的企业还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则在“主计长”的领导下工作,并向审计委员会负责,遇有重大事项和 问题 ,可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一般由外部董事组成,该委员会的组成须经董事会批准并成为其常设性机构,它从属于董事会领导并能直接向其报告工作,在组织中居于较高地位,不受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干涉,能够独立地履行其职责。由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密切,因而其对支持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显然,置内部审计机构于最高管理层领导下, 自然 增强了其独立性,提高了其组织地位。 目前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发展 迅速。民营企业实行在公司高层直接领导下审计人员的吃、住、行有足额的经费作保障,审计结果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直接向公司高层汇报的审计“特派员”、“巡视员”制度。这种做法虽然不尽完善,但给予了审计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极大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

(三)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

以审计目标为标志,内部审计可划分为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及效益性审计等审计形态或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等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应当开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种审计为重点,一般取决于特定企业不同时期的 经济 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分权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计活动,其总目标即评价经济责任,往往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或 社会 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表现为与特定经济责任内容和经济监督需要相适应的具体审计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的一些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错与弊端、数据资料虚假、 会计 信息失真,因而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真实性审计。但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来自国内外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经营风险的出现,笔者认为,企业应在有效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向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工程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环境审计等等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改进审计 方法 与方式

1.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保证体系”。为此,内部审计应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2.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赋予了审计的监督保证职能。从监督职น能看,笔者认为审计目的不是查处人,而是 教育 人、服务人,是保护干部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家审计通报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年度审计通报制度,作为职代会的一项内容,同时实行内部审计结果与各单位考核挂钩的办法。透明是最好的反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武器。这种警示作用对发挥内审作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领导干部的 政治 安全性应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3.经济责任审计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有效监督形式,因此,应改变目前“先任后审”的局面。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与人事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两办”和“五部委”文件精神,实行“先审后任、先审后升”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人事任免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考核干部履行责任的手段,增强干部在岗在职的责任性和约束性。

4.实行审计通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有效约束,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不能停留在肤浅的现象上,而应从管理的角度深层次、多角度地 分析 问题。审计不在数量多,关键是要出精品,最大限度地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价值服务。

(五)加强审计人员 计算 机知识培训,适应信息化บ发展的需要

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 电子 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三位一体”。在审计过程中,这三项不能少,否则就不能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这就给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人才上应尽快引进或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且对信息系统审计经过深入的专业 学习 和钻研的人才。同时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使审计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参考 文献 】

[1] 中国 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 理论 与实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