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目 录引 言 1第一部分 从sars危机看 经济 转轨中的政府应急能力
一、职能缺位: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定位不清晰
二、体制缺位: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的 发展 滞后
三、投入缺位: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安排不足 第二部分 从sars危机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 影响
一、全球性的传播与影响
二、国家安全和 社会 信心
三、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对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影响 第三部分 从sar危机看美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
一、美国应急机制的基本框架
二、sars危机中美国的应急机制与危机管理 第四部分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
一、政府始终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确定自己的职能定位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必须由政府为主来建立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职能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
五、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体制应该是完整的、连续的
六、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急投入应该是事前的、量力而行的
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引 言 2002年11月和12月广东河源、佛山、中山等地出现了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其 英文 简称为sars)病人。 2003年3月17日,来自10个国家的17个实验室依靠卫星通讯与互☒联网开始跨实验室和跨国界的合作,寻找新的病原体。
2003年3月香港、新加坡机场要求乘坐飞机的旅客登机前必须接受相关调查,并回答如下 问题 :你是否有以下症状——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是否曾经接触过染上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最近是否到过受非典型性肺炎影响的地区? 2003年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把“非典”定性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号召“全国必须进一步动员起来,坚决打好同‘非典’作斗争的这场硬仗。” 2003年4月20日,新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坦承,卫生部的工作 “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和薄弱环节”,此时,北京已确诊的 “非典”患者达到339例,疑似病例402例。
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截至到5月19日,全国内地共有sars病人5236例,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sars病例。
从疾病突发到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中国 政府和人民正从多个领域、多个层次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努力和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举全国之力抗击“非典”。 国家的最高管理机构充分认识到了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
4月14日在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建设和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原则: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在此基础上,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于4月24日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任总指挥。
与过去不同的是,政策和机制方面的修补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步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迅速出台。 在国务院的统一指导下,中央各部委、地ฌ方政府相互协调,共同配合,组成了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全力抗击“非典”的联合战线,负责解决“非典”时期医药用品的生产组织、财力保障、物资供应、运输协调、市场监测、指挥调度、调剂余缺、资讯汇总和其它有关问ส题。
由于此次“非典”危机(或称为sars危机)被定义为公共卫生部门的突发事件,国家卫生部成为受关注的焦点。在认识到体制上存在的不足之后,卫生部会同地方各级卫生部门紧急出台各种措施,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预防和监测机制、疫情的信息系统和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等等。
到 目前 为止,sars疫情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