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摘要 阐述了盐城市亭湖区粮食生产从2004―2014年连续11年获得了增产增收,分析了进一步制约粮食增产的原因。为创新增粮增收机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盐城จ市亭湖区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潜力;对策;江苏盐城;亭湖区
1 粮食持续增产的影响因素
1.1 基础设施条件差
目前,盐城市亭湖区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始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由ป于长期老化失修,目前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难以为继,主要表现在排灌不畅,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抗灾应变能力差。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盐城市亭湖区粗放种植方式有扩大化趋势。目前,亭湖区撒种麦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40%,直播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50%,这种粗放种植方式不仅对温光资源利用率低,导致产量潜力难以发挥,且抗灾能力不强,影响小麦、水稻产量和品质。
1.3 增产技术措施难到位
由于目前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加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信息不灵,“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能解决好,以及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慢,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偏少,且服务能力不强,导致增产技术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1.4 每户经营规模小
目前,亭湖区人均耕地533.3 m2左右,种粮大户很少。大多数村组采用了“好田优土各家有份,差土劣地按人分摊”的方法,致使每户经营多处小块田地,这种小农耕作方式,很难发挥种粮的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 提高粮食单产潜力的对策
2.1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按照创建“亩产吨粮镇”的ฎ目标,摸清基础农田现状,分析制约产量提高的因素,提出增产、增收目标,制定详细的农田基础设施与地力建设方案。应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整合财政资金,做到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完善农田生产基本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抗灾应变能力,尤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扩大高标准良田面积,提高农田高产稳产能力。
2.2 抓好适度规模种植
2.3 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
2.4 集成推广粮食高产技术
将粮食高产技术集成后,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过程中推广的技术主要有精确定量、机插秧、精确抛(摆)秧等。小麦种植过程中推广机条播等技术。整个生育过程中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不断提高地力水平,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推广应用粮食高产技术,必须做到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3]。
£ 2.5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做到农机和农艺相配套,推广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一是小麦生产中以小麦机条播、机械镇压等技术为切入点,✈提高小麦机械化种植面积。二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不断增加高性能插秧机的应用面积。三是玉米生产过程中,加快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四是加大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面积,建立健全适用于不同地区水田、旱田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系统,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
3 参考文献
[2] 陈百明,周小萍.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J].资源科学,2004(5):38-45.
[3] 徐志刚,傅龙波,钟甫宁.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