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5-01-14 06:02: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剖析在现代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扬弃其消极功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水准。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和历史的结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特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文化的内容和样式,其主流是儒、道、释三家文化,主体是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儒家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样式等等。而儒家的“内圣外王”的价值观念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更是历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今大学生由于其思想和品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都应该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不应当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生活,更不应该追求安逸享乐,坐享其成。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学习和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在细微之处 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如《论语·学而》中云:“礼之用,和为贵。”一语道出了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精义,即“以和为贵”的思想。儒家也特别重视人性修养,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讲做人应当时刻反省自我,对人要有诚意,同时也应该恪守信用☯。儒家思想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这些哲理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往往与其传统文化修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的遗憾,还可能被人看作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ก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会通”之学,就是表现其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学习越多,历史底蕴就会越深厚,犯错误特别是重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面对挑战时也会更沉着,更有信心。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是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也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而儒家的伦理哲学中则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按照儒家文化,个人是道德的,由道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是道德的;不仅个人要服从道德,国家也要服从道德。所以,儒家处事的根本原则就是道德考虑高于并优先于功利考虑。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成理想人格。儒家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为人处世哲学等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以儒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所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四、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尚书》中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强调的“举公义”,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以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等中华民族的爱国故事,都强调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历来强调公น私之辨,把“阔然为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基本的价值理想,并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朱熹曾说:“凡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即人欲之私。”(《朱子语类》卷十三)“公”的核心就是去掉私意,“背私谓之公”。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也就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也历来被看作是“大节”,崇尚节气,讲求情操,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各民族人民都起来反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没有亡国,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的杰出代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杰出的爱国人物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帮助其修养“为天下立功,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品格。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余国政,彭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

(2).

[3]余吉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

(3).

[4]李伟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

(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