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网络社会管理研究

时间:2025-01-14 05:59: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微博时代,民众成为舆论的引导者,蝴蝶效应和马群效应日益凸显,舆论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传播机制유,导致网络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一般而言,网络社会管理遵循参与和管控双重逻辑,针对微博的网络社会管理主要有政务微博、实名制和打击网络谣言三种管理手段。政府应该从提高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能力、培养和引导意见领袖、打击操控舆论现象及建立法律道德体系等方面增强网络社会管ม理能力。

[关键词]社会管理;政务微博;实名制;网络谣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67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1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让众多“草根”找到了发言的平台,已经成为公众传播信息、表达意见、评议时政、释放情绪的重要渠道。

1 微博对网络社会管理的影响

微博对社会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微博时代信息变得透明,传播速度极快,政府的形象和执政能力被公开,促使政府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行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微博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形象、与大众沟通、服务大众的平台,政府可以对公众关心话题和突发事件进웃行价值观念的梳理和舆论引导,多部门联动解决民众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2 微博时代我国网络社会管理的主要手段

2.1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公开政务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倾听社情民意、接受网民监督、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层政务微博数量庞大、服务更有针对性,一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最务实的咨询与帮助,塑造了基层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使官民关系更和谐融洽;另一方面,也激发了群众网络问政的热情,为我国信息公开、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2.2 微博实名制

实行网络实名制要求每个网民以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注册登记上网。这一提议在全球酝酿多年,利弊被反复权衡,只有韩国政府曾经下决心将完全的网络实名制付诸了实施,但已于2012年起逐步废除。我国所有的微博平台都只需要拥有电子邮箱和手机号就可以注册发言,而大量免费电子邮箱又非实名制邮箱,部分手机号也非实名制。

2.3 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网络文本复制便利、成本几乎为零,导致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危害严重且难以控制。社会公共事件以及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容易滋生谣言,网络谣言呈现人为化、组织化、社会化传播态势。

3 微博时代网络社会管理的建议

3.1 增强政府舆情研判及应对能力

政府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政府将微博舆论看作洪水猛兽,采取封、堵、截的态度,只会使舆论走向反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稳定。在应对微博舆论时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引导,只有“俯下身来”“静下心来”,才能了解更真实的社情民意,发挥好公共服务职能。

3.2 进行舆论引导

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且具有权威性。遭遇突发网络舆情,政府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不失语,不妄语”,有力引导舆论。信息越模糊不清,在公众心目中越重要,流言便传播得越快。

3.3 管控社会媒体

各种网络事件中,社会化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放大、扩散了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不符合逻辑和常识的、混淆视听的负面信息,应予以及时屏蔽,把好平台、渠道的第一道关口,让公众不被负面情绪和偏见所裹挟,更不做谣言的“推手”。主流媒体及时的报道,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积极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是破除“谣言法则”最有力的措施。

3.4 构建法律道德体系

3.4.1 构建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正式实施。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立法层次低,部门规章多,缺少上位法,现有法律资源的网上延伸不够,网络立法还不能适应网络发展形势的需要。

3.4.2 建立网络伦理道德规范

在社会化媒体格局下,公众应增强自己的媒体素养。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自媒体”时代,出现了“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传播趋势。公众在拥有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传播权的同时,也要提高个人素养。只有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成熟媒介素养的公民,才能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辨别真假,洞察真相,才能涌现更多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高素质公民。

网络伦理是在实施网络行为特别是发布和传播各种信息时,应被绝大多数人所遵守的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的行为秩序规范。2013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由网络名人达成共识,提出“文明上网七条底线”。总体而言,我国的网络伦理、网络礼仪在学理探讨、具体内容、宣传推行等环节均比较薄弱,应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伦理规范并大力倡导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祝华新.给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10条建议[J].领导文萃,2009(2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