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 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部审计自成立以来, 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Ü用,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因此, 积极探讨完善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大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把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会计部门的作用混同起来。内部审计和会计都是经济监督的手段, 但二者的监督存在较大区别。从时间上来看, 会计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而内部审计的监督可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从范围上来看, 会计监督局限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内, 而内部审计监督则不受会计核算范围的限制, 既可以审查会计资料, 还可以审查其他相关资料;另外, 从监督程序上来看, 内部审计监督还可以对会计监督实现再监督。因此, 不能用会计部门的监督来代替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但现实中, 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些区别, 为了节约经费, 简化机构, 有的在财会部门内附设一个内部审计小组或内部审计人员, 造成了内部审计监督的薄弱和缺乏, 发挥不出正常的作用。
1.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且独立性差。
许多部门和单位在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积极组建内审机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上仍是一个空白或流于形式。而且一段时期以来, 围绕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去留问题, 众说纷纭, 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人心惶惶, 使审计工作难于展开, 导致有不少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同其他部门合并, 也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在精简机构中撤掉。内部审计机构合并于财会部门或其他任何部门, 都会使其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 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1.3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过于狭窄。
目前,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 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 所附票据是否齐全, 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 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 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 往往是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 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 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 合作对象是否恰当, 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 企业中真正的问题往往存在于这些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往往是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 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 只是在查帐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绝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 几乎不涉足事前审计。
1.4 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及审计技术落后。
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 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 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 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但在我国,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学历偏低, 而且知识更新较慢, 基本技能不足, 不能较快地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另外,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许多国际上采用的先进审计技术, 不能在企业的审计业务中得到应用。
2 完善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2.1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 关键是必须具有独立性, 能按规定的职权办事, 不受干涉, 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主要是由管理当局的重视程度和所赋予的权力大小来决定。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的组织上有较高的地位。一般地说,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 独立性就越大。借鉴国外经验, 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比较好的模式。其理由是: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了其应是一个常设机构;直属董事会, 地位较高,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另外, 内部审计所需的各项资源也可以得到保证。当然, 除了上述模式外,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 或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或公司,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灵活设置。但无论选择那种模式,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2 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 突破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手段。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 内部审计必须提高队伍素质, 突出多学科、高智能的特点。在企业内部, 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执行同一政策, 实现同一目标, 审计人员可以无界限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工作领域的广阔、无界, 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向多学科、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因此, 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这既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也是内部审计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结果。从专业配置上, 内部审计队伍中不仅要有财务人员对财务状况、管理控制进行检查, 而且要有熟悉企业管理的经济师和掌握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的工程师, 还要有律师以及懂得计算机软件、懂得收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专门人才等。审计人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要很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除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必须掌握企业管理的知识, 强化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现代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 提高运用计算机的水平, 努力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和风险评估专家。另外,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在改进提高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推行内控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法, 节约审计成本,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手段, 积极采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加速审计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及反馈的速度, 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同时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 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对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报告数据进行审计, 保证报告数据的真实完整。
2.3 加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结合。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地位归根到底仍是由其所发挥的职能所决定。内部审计除了执行传统的内控监督职能以外, 还可以帮助经营者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内部审计通过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内部审计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 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 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 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诊断。因此,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服务管理, 为管理层提供相关鉴证、咨询等服务。通过内部审计, 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混乱的局面;促进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分析, 因而能够揭示其中的问题,促使有关管理部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决策质量;可以挖掘企业的潜力,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应地,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能够为内部审计实现其全面内部控制和经营监督职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2.4 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实现内部审计内容的突破。
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履行其职能, 为加强经济管理当好单位领导的参谋工作。其审查的范围, 从空间上看, 既可以是内部财务审计, 又可以是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时间上看, 既可以是事后审计, 也可以是事前及事中审计。审计工作既可以是防护性的, 也可以是建设服务性的。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内审工作上的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方式、运作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相比有重大变化,企业具有高度经营自主权, 要求内部审计直接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行为进行调控。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对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 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的优势, 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 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上来。凡是能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合理运用资源, 防范企业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和事项, 都应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其审计领域将拓展到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管理机构的有效性、经营管理的效益性, 企业风险的评价和分析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