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时间:2024-12-27 00:30: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从内部审计的概念出发,揭示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法律地位、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欠缺;内部审计的目标、专业化水平的滞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 独立性 审计质量 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层次偏低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建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因而不能纳入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程序。在行业自律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事务只能由审计署代行管理职能。因此,它的法律地位也只能由审计署代行拟定内部审计法规,提交国务院审议通过后,形成国务院级别的行政条例。与政府审计的《อ审计法》和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相比,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法律层次明显偏低。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但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负责,机构人员经费隶属于本单位,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处于同一利益主体之中,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关系上的负责性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有效地实现独立;二是内部审计机构普遍级别较低,不能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干预。

(三)内部审计目的不够明确

我国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通过制定法规等形式规定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审制度。因此,部门和单位内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府审计色彩,是一种政府行为。内审工作也主要为国家审计服务,作为国家审计的补充。所以,长期以来内审的有效需求不足,内部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内审工作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业务素质欠缺,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理论研讨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导致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都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素质不高。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内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部门,有些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他们虽然有着系统的财务和其他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能独立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有的传统财务审计的观念比较浓,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查账的目的就是处罚;有的思维方式单一,比较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加速《审计法》及配套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进程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目前,在制定《内部审计法ถ》或《内部审计条例》等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加快《审计法》修改进度。《审计法》的修改,应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业资格准入、工作权限、工作职责等以法定形式明确定位。同时,应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为内部审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整个社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ม提高单位管理效果、降低经营风险、帮助单位达到目标等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渐发挥,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发挥和加强内审的作用,单位需尽可能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目前许多单位并未理解内审的真正涵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真正得到保证,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审计委员会须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充分地、不受限制地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向其报告工作结果;审计委员会必须评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章程并保证内部审计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其工作所需的记录、财力和物力;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聘用、解雇决定应由审计委员会主席认可,其还必须适当参与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业绩的考核及薪酬的决定;审计委员会必须让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及外部审计师有机会定期与其进行非公开的商谈和讨论,而禁止管理层人员参加。可见,要保证内审的充分独立,避免受管理层的操控或影响,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及其对内审的支持极为关键웃。事实上,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审计委员会要能对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彻底的了解,必须考虑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鉴于内部审计在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转及管理和控制风险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它在帮助管理当局及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报告方面也起着任何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而支持和促进审计委员会全面有效地履行其监管职责。

(三)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方式

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保证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协调,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应是企业的决策层,其工作目标是帮助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为此,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既要对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等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和评价有关项目、预算及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并防止失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局限于事后监督,还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全过程、全方位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

以审计目标为标志,内部审计可划分为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及效益性审计等审计形态或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等审计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应当开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种审计为重点,一般取决于特定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分权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计活动,其总目标即评价经济责任,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表现为与特定经济责任内容和经济监督需要相适应的具体审计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仍有一些企业存在一定的差错与弊端、数据资料虚假、会计信息失真,因而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真实性审计工作。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届时也会发生转移。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特定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企业要根据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为此,企业需注意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应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不能随意安排一些人员在审计岗位上。其次,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要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达到应有的要求。

(六)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管理

目前,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未统一,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要加快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尽快设立和完善地方性、行业性或区域性内部审计协会,建立健全中国内部审计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Z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