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 要】质量控制工作在水质分析化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水质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管理贯穿了水质分析化验的全过程。本文结合杭州水文测站实际工作,从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实验室分析、数据检验与评估这4方面,阐述水质监测分析过程质量控制要素及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质量控制;水质监测;水质分析
水质监测工作是指通过监视和测定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通过组织开展重要水质监测,取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监测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水资源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质量控制(Quality Management,QM) ,通过监视质量行程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的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在水质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水质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包含样品采集、样品保存与流转、实验室分析、数据检验与评估这四大环节。本文就以上四个方面,结合杭州水文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1 样品采集
重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
样品采集过程涉及采样地点、时间、人员、设备、交通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参考《水质采样技术规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等技术文件,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过程中的仪器选择非常重要,杭州站在常规水质监测过程中开展水质现场❤分析的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等。水质现场分析由于受场地、外界环境以及仪器设备性能的限制等,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样仪器在采集样品前都应进行清洗、校准,检查仪器的检定标签及检测模块是否在有效期内。
2 样品的保存♒与流转
从实践角度来看,影响水质分析的质量原因往往出现在这一阶段。样品在运ซ输过程中,仍在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样品在运输前应将容器盖子拧紧,并用采样箱装好,通过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保存剂等方式,抑制样品的变化。水样采集后应及时送回实验室,不得在外逗留。样品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严格办理样品交接手续,由收样人员接收检查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在完成样品符合性检查、标识、登记后,应尽快通知实验室分析人员领样。分析人员在领取样品时同样要求做好交接记录。
3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内的监测分析是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人员、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耗材等,都是保证实验室监测质量的先决条件。
3.1 人员
实验室分析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水监测分析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承担水质分析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持证上岗。
3.2 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监测项目互不干扰。产生废雾、废气的分析过程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水质监测之前应确保实验室环境因素符合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
3.3 仪器设备
根据监测项目和工作量要求,合理配备✎仪器设备。用于实验室♂分析的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应能达到所需准确度,并符合相应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计量认证要求对仪器进行周期检定。仪器操作人员依据《作业指导书》使用、维护仪器,保证设备功能正常。
3.4 耗材
实验室耗材的质量同样会对水质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实验室用水的水质、玻璃器皿的检定、化学试剂的有效性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数据检验与评估
水质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关系到水环境管理、水治理及水资源调配的各个方面,是水质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4.1 方法对照
由于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具有相同的不准确性的可能性极小,采用方法比对获得一致的测定结果时,可将其作为获得真值的最佳估计。
4.2 质量控制图
使用质量控制图可以不断地检验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或变化趋势,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常用的质量控制图包括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加标回收控制图和空白值控制图等。
计算可得 =0.53, =0.06,上控制限0.64,下控制限0.42;上警告限0.60,下警告限为0.46。8月,测得一对空白平行样品结果为0.91和0.78,差值在控制限范围内,但均值高于上控制限,查找原因,由于净水器滤芯老化造成出水CODMn含量偏高。更换滤芯后得到一组新的数据为0.46和0.54,则平均值为0.50,差值为0.08。分析结果的均值和差值均在精密度控制的范围内。
4.3 实验室间比对
在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使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比较测定结果,加强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检验实验室的监测工作质量。杭州每年参加省中心、流域中心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以实际水样作为比对对象,结果令人满意。
5 结语
在地表水水质监测过程中,实验室软、硬件条件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地区硬件条件得不到满足。但是通过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水质分析人员的自身素质,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水质分析中的随机测量误差和系统误差,就可以确保水质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2]赫元萍,唐雅萍,徐敏.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分析和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
(4).
[3]袁国富,张心昱,唐新斋.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观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