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地名的语言学分析
地名,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当中属于专有名词的一类,它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特定地域的名称,是人们对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ฏ语言代号。由于多数地名是由当地人赋予此地的代号,往往能够反映出该地域内地貌、风俗、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且地名一旦产生,不能随意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对于了解该区域的语言、文化等,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古时曾为夏朝、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现在处在京广大动脉上,是河南中部的重要城市之一。该市有1个区、3个县、2个县级市。本文仅以许昌县7个镇、9个乡的地名为例,对该地区地名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从深层次挖掘许昌地名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该地区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许昌地名的命名分类
(一)描述类
1.描述地理位置。描述方位的: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前孙汪村、后孙汪村等,此类地名多用东、南、西、北、前、后等加在原有的地名之上,以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村落名称;
描述距离的:十里铺、十里庙等,此类一般表示距离某一参照物的距离。比如十里铺是此村距离当地县衙有十里地,故名十里铺。十里庙是指此村中有一庙距离城中十字街有十里地,故名十里庙。在一些地名研究中还发现有描述序列的,例如马一村、马二村等。这类地名在许昌县地名当中没有发现。
2.描述自然景观。此类地名主要以描述当地地形、水域、植物、动物等为主。此类地名中描述地域的坡、岗、码头等,此地的地势较高或靠近水域;描述水域的湖、泉、水口附近必有水域;描述动植物的柏树、竹园、榆林、水牛、蜜蜂等,此地多有此类动植物或以此类动植物的养殖或栽培为主。例如:坡张村、岗城村、码头魏庄村、湖徐村、水口张村、泉店村、柏树李村、竹园马村、西榆林村、水牛吕村、蜜蜂张村、石猴张村等。
3.描述文化景观。此类地名主要描述当地人工建筑、手工业状况、商业情况的,例如:白兔寺村、槐大庙村、段桥村、烟墩郭居委会等。
(二)记叙类
1.记录姓氏的。记录姓氏的地名在许昌地名中最为多见,此类地名也是全国各地乡镇级地名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这主要与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有关。古代中国,同一姓氏的人们往往群居在一起,此地就多以这一姓氏命名。如果某一地区居住多个不同姓氏的人们,则以势力最大的那个姓氏冠名。例如:陈村、牛村等。有时也会以复合姓氏的形式命名,例如:蒋马村、刘崔吴村、张崔吴村等。
2.以某一有威望的人物的身份+姓氏命名。在地名的命名中,此类地名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例如:举人卢村、校尉张村等。
3.以记录历史或传说命名。此类地名也是人们考察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类。例如:干戈李村(曹操的四位大将曾在此地大动干戈)、和尚庙村(原名火烧庙,李自成经过此地时放火烧庙)等。
(三)寄托情感类。传统的地名多以描述性和记叙性的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名有时也会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双龙村(原名岗刘村,因刘让居于此地,且此地地势高,故名岗刘。后人改名双龙村,希望能够把日子过得龙腾虎跃)。
二、许昌地名音节结构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到现代汉语,则呈现双音节占多数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许昌地名中也得到了反映。许、曹、陈等都是上古时期许昌乡镇村的名称。到现在许昌县的地名中,音节构成情况如下(分析中我们舍弃村、乡、镇、居委会这一行政通名。以下相同):
单音节:陈、牛、位、长、南、北、西、孟等。此类地名在许昌县地名中占少数,约4%左右。
双音节:中许、后街、蒋东、十王、岗申、司堂、段桥、大安等。此类地名是现代许昌县地名中的绝大部分,约有89%左右。
三音节:ป半坡铺、西辛庄、韦路口、射鹿台、后柏杨、双楼张、老关赵等。此类地名在许昌县地名中占约7%。
四音节:码头魏庄。在我们掌握到的许昌县地名中,四音节的地名仅有此一个。
在我们调查到的许昌县地名中,暂未发现五音节及以上的地名。
以上结果表明,除了通名乡、镇、村之外,单音节✉地名在许昌县现用地名中较少;双音节地名占主要部分是主流,在各区、县都大量存在;三音节专名也有一定的数量;四音节以上专名仅有一个;五音节及以上数量的地名没有。可以说,许昌现用地名以双音节专名+通名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占优势的特点,属于较为规范的现代地名。
三、许昌地名的构词方式
作为专有名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名的构成方式与一般名词基本一致。在许昌县地名中,基本上整体分为专名+村、专名+通名+村两种类型。例如黄村、举人卢村和鲁庄村、辛集村从整体上分析,这两种类型均属于偏正结构,但就专名+村中专名部分和专名+通名+村中专名+通名部分进行分析,我们有以下发现:
1.单纯词。单纯词在现代许昌县地名中数量极少,多以单音节的姓氏或者方向性的词语出现。例如:陈、牛、南、北等。偶有双音节的词语,主要是以音译形式出现,例如:滹沱(来源于蒙古语)。
2.合成词。合成词在现代许昌县地名中多以复合式合成词出现。例如:
偏正式:菜园、柏冢、段墓、双塔寺、垒草庙、双龙等定中类;洪移(因洪水移居)、和尚庙(火烧庙的谐音,用火烧庙)等状中类。
动宾式:扶桥、望田(环视土地)、只乐(织罗底谐音演化)、郭桥(过桥的谐音等)。
主谓式:黄屯(黄巢屯兵)、耿屯(耿姓屯居)等。
并列式:谷徐王、孙刘赵、刘崔吴、毛王、蒋马、扬刘、周胡、陈杨等。
许昌的村名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附加式合成词,依据其中附加成分所在的位置前后,可以把此类村名分为前附加式和后附加式。比如:前附加式:北寨、南寨、西辛庄、南张村、前艾、上坡、后街。后附加式:桂东、桂西、塔东、塔南、许东、许西、宫后。根据现有研究,还没有发现由重叠式构成的许昌县地名。
3.词组。在许昌县地名中,还有一些是专名本身是一个词组,然后与通名组合,表示某个地域名称。例如:射鹿台村、白兔寺村等。此类作为专名的词组大部分是偏正关系的。词组中还有一类是在直接借用道路名、自然村落名的情况下,区划类地名的专名有时就是词组地名,如老官赵村、小陆庄村、南北街村等。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单纯词专名在目前许昌地名使用的区划类地名中还存在一部分,但是数量较少;目前现有的许昌地名以复合式构词方式构成的合成词在专名中使用居多。
四、综述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积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除承担着交往功能外,还为许多领域的研究与开拓提供了释疑的钥匙。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地名,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主要是对许昌县地名的语言学角度的考✫察,通过相关语料和数据的整理,对许昌地名进行分类,并对其语音结构特点和命名用词构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许昌市地名初步形成了双音节专名+通名为主的较为合理的结构模式。我们发现多角度的对许昌地名进行分析,可以充分挖掘许昌地名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