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语言学的香港部分地名研究

时间:2024-12-26 02:56: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地名是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语言变迁以及民族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地名进行分析,不仅能进一步研究语言,而且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本文首先概括香港地名的词汇特征和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其与文化的关系。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地名是历史发展、地理环境、语言变迁以及民族心理因素等综合作用的产物,承载了该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是可流传的活化石。

罗常培曾说: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可见,语言与地名密切相关,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名考证大有裨益,而文化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为地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地名由语词构成,具有语音、词汇、语义、修辞等特征。从地名各个特征切入进行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地名大多从古代沿袭下来,对地名的语源用字进行考证,有助于研究古汉语特征;其次,地名反映一方特色,对地名的语音和词汇进行考证,有助于方言的研究;再次,对地名进行语言学研究能够规范地名,具有现实价值。

我国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东侧,全区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香港东临大鹏湾,西与我国澳门和珠海市相对,北以深圳河及沙头角河与深圳项链,南与珠海万山群岛毗邻。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河流短小,亚热带气候。香港人口稠密,大部分是广东人,法定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口语上通行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宗教自由,基本上世界上的各大宗教在香港都有人信奉。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分析香港地名的特点、文化成因以及地名的历史变迁。

一、香港地名的语言学特征

香港地名同其他地名一样,是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通名是一类地名共同的部分,即类名;专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特征的体现,是该地专有的。通名和专名一般都是名词,偶尔会有形容词出现。

(一)香港地名的通名

香港地名的通名有两百多个,大部分来自中原汉语,少数来自华南地区方言。如涌,源自壯语。各方言区及少数民族人民混住之后,这些通名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香港的地名中。按照通名的内容,一般将香港现在的地名分为两类:描述自然地理和描述人文地理。描述自然地理的又可以分为♫反映水文和反映地形的通名,而描述人文地理的可以分为反映聚落和生产、行政及军事单位、人工建筑的通名。

(二)描述自然地理的通名

描述自然地理的通名是反映地理地貌的,变动非常少。根据香港的地理特点,分为下列12类:(1)指称山峰,如山、岭、峰、顶、嶂、应、脑;(2)指称盆地,如谷、盆、窝、肚、塘;(3)指称丘陵,如台、背、头、墩、垄、岗;(4)指称植被,如树、林、数;(5)指称山地,如石、鼓、壁、坑、穹、尖、咀、尾、脚、头;(6)指称岩洞,如岩、磡、洞;(7)指称平原,如坪、地、洋、埔、堂;(8)指称海岸,如沙、白、泥、口、门、湾、港、澳、环、转、滩;(9)指称溪流,如水、涧、源、溪、布、涌、河、蠔;(10)指称岛屿,如丫、汕、汀、其、渚、半岛、群岛、洲;(11)指称海洋,如海、洋、凼、水道、海峡;(12)指称湖泊,如潭。

1.描述人文地理的通名。人文地理的通名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有些并不稳定。具体分为以下3类:(1)反映聚落和生产状况,如家、远、楼、城、房、屋、村、乡、庄、田、井、圳、基、场、房、场、桥、径;(2)反映行政及军事单位,如都、司、市、城、约、炮台、墩台、营盘;(3)反映人工建筑,如大厦、别墅、苑、居、花圃、中心、山庄、半岛、海岸、天桥、交汇处、走廊、铁路、隧道、干线、公园、坟场、码头、机场、水塘、避风塘、寺、园、第、宫、院、教堂、神学院、庙。

(三)香港地名中的专名

专名用于区分同类的地域,显示独一无二的特点。香港地名中的专名从词汇特征上看大致分为五类。

1.名词

用通用或者专有名词以描述通名。例如:天星码头、白沙湾等。

2.形容词

用形容词来描述该地点的特色。例如:清水湾、深水埗、锁匙头、新村、得月楼、红田、白泥、凉水井等。

3.方位词

指出该地点在自然环境中的方向或者位置。例如:东湾、南坑、西环、北角、下花山、水边、山顶等。还有的是借助人或动物的身体各部分指出该地点所在的位置,例如:沙头、径口、沙咀、鹿头ช、洲背。

4.数词

用数字的次序和数量作为专名。例如:头排、三家村、六合街等。

香港地名中有些通名部分已经被省略,只留下了专名部分,这些地名主要是以形容词或名词加在动词之前或者之后组成。例如:分流、春花落、狐狸叫、钓鱼翁等。

二、专名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的关键是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将二者联系起来。香港地名中很多是以家禽、鸟兽、鱼类、神话中的动物以及日常工具为喻。例如,狮子山因头顶上的岩石形状如一只俯卧的狮子而得名;鸭脷洲是因为岛型似鸭;西贡半岛北部一处岸边

,岩石受风化后,形似长形棺木,故得名棺材角;清水湾半岛南端有一个小海湾,三面环山,北面出口较狭,状似布袋,得名布袋澳。香港地名中的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在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故能够一直保留下来。

(二)用典

香港历史悠久,汉朝就已置县于此,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地方性事件,经过渲染之后,便成为典故,人们为纪念这一典故,就会将其作为地名。例如,大帽山南麓山垄附近的大水溪,相传宋末二幼帝与侍臣避元兵之乱,逃到九龙,当时有一位姓曹的老臣,在离乱时散失,大雨后过溪不慎滑倒,被冲至下游深潭遇难,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臣ツ,就把这个潭命名为曹公潭。

(三)借代

借代就是依据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香港地名中这种修辞方式运用非常普遍。例如,画眉山是因为该山是画眉的栖息之所;蝴蝶谷是因为蝴蝶数量多而得名;龙虾湾因为龙虾资源丰富而得名。

(四)比拟

比拟实际上就是比喻和拟人的混用。香港地名中多是把地理实体比拟成人体的各个部位。例如,尖沙咀中的咀(嘴),沙头中的头,径口中的口,横山脚中的脚等。

(五)避讳

有些地名在命名之初是可以使用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的地名产生贬义,需要更改。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和专制统治者有关;二是和专制统治者的心理有关。例如,东九龙海附近有一个地方因盛产盐,故得名咸田,后来因为建了住宅区,人们认为咸字不吉利,故改名为蓝田,取蓝田种玉之意。因前者避讳的在古代较多。

三、香港地名的文化成因

不同地域或者不同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离,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包括语言或方言的差异,也体现在作为语言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地名除了是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形成必然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一)香港地名与水文化

香港是一个港口城市,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不仅改变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也使其成为中國东南方的一颗明珠。香港与水相关的地名众多,如南丫岛、清水湾、平洲、沙头、葵涌、沙田等。地名中沙涌湾等字与水关♡系密切。还有一些地名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水,但以水生动物的名字命名,如蛤塘、白鳝角等。

(二)香港地名与租界、移民文化

香港曾被英国租借,并于1997年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其影响在香港地✈名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西贡的白沙湾和尖凤山据说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能够使人回复青春、返老还童的女神西比;位于香港岛的轩尼诗道以总督Hennessy的名字命名。

19世纪中期,陆续有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移居香港,这一情况也在地名中留下了些许痕迹。例如,大潭水塘东南面被称为野猪林的山岗,据说葡萄牙语为Boa Vista,意为美丽的景色。

(三)香港地名与宗教文化

香港宗教自由,信奉者们为了表达神圣之情,通常会建立教堂、庙宇等进行祭拜。儒、释、道在香港影响很大,这在地名上也有所体现。例如,屯门青山湾海滨有一座三圣庙,用于祭拜孔子、释迦牟尼及老子;九龙的黄大仙寺是为了祭奠道教仙师;九龙的慈云山以及大帽山北麓的观音山是为了祭拜观世音。还有一些人崇拜地方性的守护神,例如,车公庙是为了祭拜宋朝时制止瘟疫的车大元帅;伯公坳是为了祭拜土地公。

(四)香港地名与民俗文化

香港保留了中国许多传统民俗,风水习俗在香港地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风水,就是人所居住的屋宇的排列、方向和位置,以及死后坟葬的地点和形势。香港人在命名地点的时候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名字也是越吉祥越好且讲求生动、雅致。例如,乌鸦落阳童子拜观音狐狸过水是以该村落或者墓地与附近地形的关系而命名,很雅致;狗伸地牛眠地等是以生肖的形状而命名。

四、结语

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很多地名消失了,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地名。我们应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加深对香港地名的研究,记录这一文化现象,从而加强对香港这个多元化社会的了解。此外,还应去掉一些不合理的地名,保留能够体现香港特色的地名,统一读音和书写,使香港地名更加规范。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