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时间:2025-01-13 06:50: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关键词:河流;生命;人类文明

论文摘要:河流是蔚蓝色地球上一条最长的生命带,无论她的空间长度还是时间长度还是她所拓展的广度。河流作为生命,她创造了人类最为灿烂的文明。那么,人与河流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关系?为什么直到现在,人类在河流面前,还有诸多困惑,甚至束手无策,或者刚刚欣喜于在河流面前取得一点征服,便受到来自于自我能力昭显所带来的惩罚?人与河流的关系,实际上是唇齿相依、互相依赖的关系。一切无所作为或者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均需要重新审视。

人和河流都是有生命的,人进化,演绎了地球上最伟大的故事;河流也进化,创造了地球上最伟大的活力。没有河流就没有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没有人类,河流也就失去了丰富多彩的一章。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教科书中关于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是全球共认的,它们分别是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从中可以看出人与河流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需要强调的是,流域作为人类发生、发展的根据地,将永远存在。

作为地球上一种生命形式,人无论是生命个体还是生物种群,都有其发生、进化、发展和最终衰亡,在这一过程中,人由混沌无知的必然王国到高度智慧的自由王国,其规律性、节律性非常明显。然而,我们同样发现,河流也是有着基本的生命规律与节律的,而且,河流♋是蔚蓝色地球上最长的生命带,无论她的空间长度、时间长度还是她的可拓展广度,均为地球上的生命之最。论时间生命,著名河流均形成于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前,直至今天仍然生机勃勃;论空间生命,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70km,是最年轻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山体——珠穆朗玛峰的750多倍——这样的比喻,有人会觉得不科学甚至是可笑,但是,作为一种对水的探讨和概括,我是将所有的事物都作为生命体来看待的;论其拓展空间,也就是体魄——尼罗河的流域面积是287万km2,占非洲大陆的几乎1/9。而黄河,除流域面积外,还有这条悬河所涉及的洪水波及面积和防洪等保护面积,这就大大延伸了河流生命所触及的地域。

说河流是有生命的,你还应当从每一条河流的河源出发去考察,在那里,河里生命的开端以及最初☣生命的脆弱,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工作关系,我曾数次登上黄河源头,而且常常一步跨越到另一个流域——长江流域去。在大江大河之源往复盘桓,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源。源,就是生命之初,就是生命之芽。江河源是从高原开始出发的,高原是由丘陵、盆地和细溪组成的。每一组丘陵环拱着一个盆地,每一个盆地的边缘都有无数的像毛细血管似的小细流。你走到一个盆地的最高点、一条溪流的最细处,以为就到了此河流的源头,然而,很快你发现,你又踏进了另一盆地,开始了又一轮循环的源头寻找,直至找到意义上的大河之源。你会发现,如此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的大河,其生命之初,竟是那样细微、那样脆弱。你感受到脆弱,你才感受到生命,因为人对生命的体验之一就是脆弱。把握住河流的细微和脆弱,你对河流生命的认识,就会深化一层。

同样道理,你到江河ข尾闾,可以再次体验河流生命的终结,滔滔大河,融入蔚蓝色的海洋,悄然消失,仿佛是一首交响乐的终了,在高潮中回归平静。当然,生命河流的青年与壮年,也是同样伴随河流的一生。

河流作为生命,她不仅自己独立存在,而且以⌛其广阔的空间、时间和拓展带,繁衍、滋养、推动了众多生命体的存在,从岸边的各类植物到水中各类动物,河流形成一个丰富多彩、无边无际的生物圈。仅就人类而言,最初的形成与辉煌的文化,都是由河流滋养和哺育的。没有河流,很难想象,人类会怎样进化,也许我们会萎缩,像地拨鼠一样在烈日下隐身于沙漠的地层下,也许我们只好重新回到大海里,像海豚一样摇着尾巴在海中划行。正因为有河流,而且她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人类,并且教会人类创造文明,所以,我们才脱离了其他动物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我们才创造了劳动工具、创造了文字,学会了继承与发展,把地球变为目前宇宙间惟一的活力盎然的星球。

所以,我们称长江、黄河还有诸多大河为“母亲河”。这个比喻如此准确、亲切,以至于我们往往脱口而出,没有感觉到她的神圣,也许只有当某一河流生命消失之后,可能我们才会沉浸于对她的感动之中。

因此,人应当像善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善待河流。没有了河流的生命,将会使她引力范围内的空间、时间带里的生命,也随之枯萎、衰亡、消失。

著名水电工程师、两院院士潘家铮曾有过这样一段关于反思水利工程的论述,他说:“人类和水打交道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的阶段,面对滔滔洪水或赤地千里的大灾难,只能逃荒或死亡。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工程,要管住水、利用水,进入‘改革自然’的阶段。人们修堤筑坝建库、修渠道、开运河、建电厂,发挥防洪、灌溉、供水、通航、发电等效益,这阶段还没有结束。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失误,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甚至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第三阶段应该是,人们在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对水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治理开发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与大自然协调共处。”他还谈到,人们在论及水利工程时,还应当增加一门课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害学”。这段平白朴素的论述,实际上总结、涵盖了几千年人类与河流、与水打交道的过程和认识升华。我们通常把人类有主观意识制作劳动工具、利用文字记事后的历史称为文明史。在文明史的过程中,人类最主要的史迹之一就是“征服”,以及为征服所做的一切努力,征服一个、征服一座山头、征服一条河流。但是,经过20世纪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界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成比例的灾难,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文明史。当前,全球关于保护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是这种反思观念的折射和放大。诚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对人类无情的摧残、毁灭面前,始终不是无所作为的,他们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探索,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我们能走到今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类的智慧,哪怕走远一点点,对我们家园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在历史上,有被攻破城堡的民族,却没有被征服的民族。同样的,纵观历史,有被改造的河流,但是似乎却没有被征服的河流。人类每夺取河流一寸土地,河流便会回敬人类一次灾难;人类无度掠夺一方河水,河流也会用同样的无礼,加倍地报复人类。我国北方河流无数干涸的河床和不期而至®的洪水,都是这个生命对人类不满的回音。今天,是我们去反思过去和矫正偏差的时代了。进入新世纪,人类对待河流的反思必然成为思维主流,人们不仅不再陶醉于对河流征服、侵占的胜利,而且面对现实,正在逐步改变以往的做法,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退耕还湖”、提出“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流量”等诸多高瞻远瞩的命题,正像对待任何一个生命体一样,以平等、公正的态度来善待那些滋养、哺育了人类的河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河流才能生命长存,而与其相依相存、须臾不能分离的人类生命才能长久,人类文明的火炬才不会熄灭。河流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基流。珍惜、善待我们面前的每一条河流吧!

参考文献

万本太.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与对策.环境保护,1999

(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